2020年3月11日,出现一起设备伤人事件,影像资料公开,令人痛心。
复工后三起典型机械伤害事故的通报:
事故通报一:2月21日16时过后,在工厂重新开工不久,一起设备导致人员受伤的事件突然发生!一名工友不幸被机器部件挤压致死!相关的影像资料完整捕捉了这起惨剧的经过!
事故简报二:2月26日10时35分左右,在西安市莲湖区,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废物存储仓库,一台叉车操作不当导致货架倾覆,导致一名员工不幸离世。
事故简报三:3月2日凌晨零时56分左右,在西安市高陵区陕西博维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一起液压机压伤事件发生,导致一名工友不幸离世。
这样的事故还有很多很多
每一起事故都发生在
不经意的一瞬间
每一起事故都触目惊心
他们本来可以好好地活着
只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那些违章行为
常见几种机械伤害案例:
碰撞
卷入、夹击
绞、碾
常见产生机械伤害的机械设备:
各种起重吊装设备及其配套吊索具,
各类旋转切割打磨设备、钻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
可自行行走的自动焊机,卷板机,剪板机,压缩机,
以及手锤、手锯、撬杠、钳子等工具,
这些设备,在运用时,若使用不妥当,或者疏忽了细节,便容易导致机体受损,此类事件的发生次数相当多,并且,部分情况会对人体造成重大损害。
机械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有人员的操作失误和误入危险区域两大原因。
人员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有:
机器运行时发出的声响,会让工作人员的感知和听力变得迟钝,进而造成他们难以准确判断,或者判断失误。
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
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
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
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
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
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
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
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
10
故意让设备失去防护功能,比如移除防护壳、去掉互锁机制等。贪图省事、走弯路、无视安全规定,例如不进行设备启动检查、不更换检测样品等。
误入危险区域的原因主要有:
操作机器的变化,如改变操作条件或改进安全装置时误入危险区。
图方便、贪省力的心态,对于熟悉的设备,会故意跳过部分步骤而闯入不安全地带。
条件反射下忘记危险区。
单调、枯燥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劳而误入危险区。
由于身体或环境影响造成视觉或听觉失误而误入危险区。
不恰当的思考方式与记忆力问题,特别是对于刚接触机器和操作流程的工人,他们很容易误闯到不安全的地方。
指挥者错误指挥,操作者未能抵制而误入危险区。
信息沟通不良而误入危险区。
异常状态及其它条件下的失误。
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存在不安全情形,例如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通风、防毒、防尘、照明、防震、防噪声以及气象条件等安全卫生装置不足,都可能引发事故。而且若设备不是本质安全型,这类设备没有自动监测系统,或者设计存在不足,无法从源头上避免人员误操作,也容易造成事故。
机械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危险源常常存在于下列部位:
运动的部件存在导致人或物被拖拽进去的风险;机床的卡盘、钻头、铣刀等以及传动装置和旋转轴的凸起部位可能勾住衣物、裤子、长发等,进而将人拖入;风扇的叶片和轮子有压碎的可能;转动的鼓筒容易让人被卷进去。
直线往复运动的部件容易发生撞击伤害和挤压伤害。冲压、剪切、锻压等机械的模具、锤头、刀口等部件容易造成撞击挤压的伤害。
机械的摇摆部位存在着撞击的危险。
机械的运行节点、操作节点、监测节点、采样节点、进料环节等也都潜藏着各类风险隐患。
环境的因素
工作场所条件欠佳,比如作业区域堆放混乱、通行受阻、地面有积水等情况,都可能引发设备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
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要预防机械伤害事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配备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
本质安全型机械设备设有自动监测系统,当人体或肢体出现在设备危险区域,例如切割边缘时,即便误操作启动开关,设备仍不会运行,以此保障人员安全。
加强对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的管理
建立完备的机器使用规范,同时强化对操作者的教育,帮助员工增强安全观念,明确使用环节中潜藏的风险。
2、为职工配备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
务必严格管控机器使用地带,立刻清除堆积物,确保作业场所干净整齐,并且出入路径通畅无阻。
要常常查看机器设备,迅速解决设备中显现的缺陷和麻烦,让机器设备的各种安全防范装置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业人员应注意作息时间,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