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意外事件源于疏忽大意或不够专注,比例超过九成,真正因机器故障所致的不足百分之五。因此确保工作人员心情舒畅、精力旺盛,能全神贯注于工作,理应是安全监管者的核心职责。即便管理较为到位,事故发生频率依然基本稳定在一定数值范围,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十分之一。这表明,单靠教导和演练来让工作人员专注,还无法彻底杜绝意外事件发生。由于操作这类高风险机器,长时间反复执行单调工序,人的专注力终究存在上限。因此生产主管需要合理安排生产工作分配,尽量减少冲压工人长时间工作、深夜值班,每操作两小时需暂停休息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不能让生病或状态不佳的员工继续操作机器。当前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小型冲床无效,即便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也无法完全防止意外发生,必须采用更安全的设备来加以防范。这一事实也证实了第一章第三节里探讨的各种安全装置的评估,显示出从技术角度出发,确实需要开发新型微型安全冲压设备,以便完全处理那些安全装置无法应对的难题。绝大多数意外事故源于用手直接进行取送操作,因此在新型安全冲压设备面市之前,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应当是坚决避免在任何情形下,用手直接伸入模口内部来传送物料和零件。在小型冲压设备上,务必采用手动送料的安全辅助器具。五、安全防护设备与器具 (一)模具的安全防护设备 安装模具防护罩(板)在模具周边设置防护罩(板),旨在防止手部误入模具内部,属于实施安全区域操作的一种手段。这种防护装置适用于处理板料型坯且无需从上下模之间取下材料的冲压作业。模具防护装置种类丰富,包括固定型、可折叠型、弹性型等。固定型防护结构:该结构安装在凹模部位,选用钢丝网、圆形钢管或镂空金属板打造,从正面和两侧将模具危险地带围堵。栅栏的缝隙需垂直设置,在两侧或前方设有供物料进出的通道。安全设备:配备联动机制的防护门,双重控制开关:运作方式:防护门必须处于闭合位置,双重控制开关方可启动,避免双手触碰危险区域。安全设备标识:红外感应器与双重控制防护。防护区域:正面模具结合部位。防护功能:防止人员手指遭受挤压伤害,一旦人体闯入红外感应器照射范围,系统即刻停止运行。这种防护罩安装在凸模上,当滑块到达最高点时,环形片与下模之间仅留有供坯料通过的空隙,滑块向下运动时,防护罩会轻轻接触坯料表面,同时促使塔状环片逐一卷曲起来。塔形弹簧充当防护屏障,安装于下模表面,当处于上死点位置,弹簧在自然状态时,相邻两圈之间的空隙不足八毫米,人的手指无法穿过,当滑块向下运动,弹簧会被挤压变形。模具内部设有供物料进出的机构,包括溜槽滑动送料装置,该装置采用倾斜的溜槽,依靠工件自身的重力,使其沿着导向板移动进入模具内部,这种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定位工件的稳定性欠佳。这种送料设备通过将滑道调整为水平状态实现工作,借助人力工具、机械动力或气动装置等,逐个将工件强制推入模具内部,操作方式直接便捷,因而普及程度很高,在各类制造场景中常见,在模具构造时,该滑道可视为下模结构或其延伸部分,与下模组合使用,另一种送料装置则是通过将下模沿着滑道移出,将工件安置在模具预定位置上,随后再将下模送回原处模具在前后方向的运动,可以通过人力、机械动力或者气动方式实现,主要针对小型工件的加工。(二)冲压机械的安全防护措施 冲压机械的种类繁多,其安全防护装置的类型也各不相同。根据构造特点,可以分为机械防护、按键控制、光学感应以及电磁感应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