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活动一下筋骨,进行一番舒展活动,虽然看起来十分容易,但若能融入日常锻炼,不仅能缓解压力、舒缓心情,还对身体健康极为有益。常进行拉伸锻炼的人会体会到,它对正规运动和寻常日子都有显著助益。现在就向各位介绍,舒展活动对身心健康的正面影响。
动态和静态 拉伸运动有讲头
伸展动作是指能让肌肉组织,例如肌腱、韧带以及结缔组织,产生暂时性拉长的活动。不论身体如何活动,总会有某个部分承受着伸展。
伸展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静态伸展,即抵达活动极限后维持该位置。例如,将脚跟向臀部牵引,以此舒展股四头肌;又比如,在头顶部位弯曲肘部,借此放松肱三头肌。
另一种拉伸方式是主动且有控制的动作,它涉及更大范围的运动。比如行走式箭步蹲、手臂绕环和深蹲都属于此类。一般而言,这种拉伸适合在运动开始前进行,目的是让肌肉、肌腱和韧带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相比之下,静态拉伸则适合在运动结束后进行,主要作用是帮助肌肉冷却和放松。
减轻疼痛 变灵活 拉伸对身体的八大好处
改善肢体柔韧性 通过伸展活动 能使单个关节或关节群的活动幅度变大。立刻就能感受到的益处是 神经系统对伸展体态的适应力增强 但这种效果通常在一日之内或数小时内就会减退。若希望持久提升身体柔韧度 应该每周坚持进行五到六次的拉伸锻炼
有助于提升锻炼时肌肉的活跃程度 坚持规律性的伸展活动,同样可以优化运动成果。活动幅度越广,参与工作的肌肉组织就越多。比如,当大腿后侧肌群的伸展性不足,执行单腿深蹲动作时,仅能调动百分之四十的肌肉纤维。相反,若大腿后侧肌群的柔韧性得到提升,能够调动百分之六十的肌肉纤维。这样就能增强肌肉的驱动力,可以搬运更重的负荷,使身体更为强健。
日常活动变得不再那么吃力,提升柔韧性不仅有助于增强运动表现,也能让日子过得更加顺心。或许你未曾留意,许多寻常事务——比如端坐椅上或是站起身来,抑或屈身抱起蹒跚学步的幼儿——其实都需要相当程度的活动能力。
开始正式活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般提倡活动前进行动态伸展,这种伸展指的是"在快速活动前先进行缓慢活动的过程",这样做,能够帮助身体为有效活动做好充分准备,以便能够承受和应对较强的力量。
动态伸展能够增强精神与肢体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意味着通过思维想象肢体活动时需要用到的肌肉,这些肌肉在训练期间就能更佳地发挥作用。举例来说,进行深蹲训练时可以充分运用大腿后侧肌群和臀部肌肉,从而避免腰部下方肌肉的过度负担。
减少受伤可能 通过运动前进行热身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而动态伸展是热身的一部分,对预热肌肉、关节和肌腱有好处,并能暂时提升活动幅度,这样在运动时能以更合适的姿态执行动作,从而降低受伤的概率。
以深蹲为例,若在开始这个动作前未进行热身,身体将难以完全下蹲。为弥补受限的活动幅度,身体会不自觉地向前倾斜,进而给背部带来负担,或者使膝关节向内挤压,最终引发关节不适。但倘若在深蹲前进行动态伸展,便可以轻松且无痛苦地完成整个动作。
运动后有助于让身体平静下来,锻炼结束后进行静态拉伸能够使心率下降,呼吸变得平缓,并且可以迅速减轻运动时产生的高度兴奋感。达到这种平静状态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将静态拉伸和深呼吸结合起来。运动后进行拉伸还能增加血液流通量,提升氧气水平,向身体和肌肉输送必需的营养物质,进而加速恢复过程。
通过拉伸可以找出身体特别僵硬和平衡不佳的区域,从而在这些问题部位引发损伤之前,有机会进行纠正。比如,当你做箭步蹲来拉伸髋屈肌时,如果发现右侧下沉的程度比左侧深,这就提示你髋关节在打开时存在不平衡。这个问题同样会出现在跑步、深蹲和臀桥等其他需要运用髋部的锻炼动作中。在日常锻炼时增加更多的单边训练,有助于消除这种失衡。
缓解不适 坐着不活动会使部分肌肉,比如髋部弯曲的肌群,发生适应性收缩,让人体感觉它们变得僵硬。实施定时的静态伸展练习,能够帮助肌肉恢复到正常长度,进而通过提升活动能力来消除痛苦。
可以尝试在白天增加肢体活动来缓解这种僵硬状态。一个简便的做法是每小时进行五分钟的动态伸展,例如让髋部做环状运动,或者摆动双臂去触碰身体另一侧。
做拉伸时可以借鉴的一些小窍门
伸展活动无需持续很久 静态伸展活动最少要维持半分钟 这样长的时刻足以体会肌肉的紧绷和舒缓 坚持超过一分钟并不会增添什么好处 动态伸展活动没有必须维持的时刻 只要觉得身体已经完全热身就可以了 正式锻炼的强度越强 动态伸展活动应当维持更长的时刻
伸展肢体时不必觉得难受 伸展运动未必让人感觉愉悦,却也不该产生疼痛感。倘若在伸展过程中体会到灼热、失麻或刺痛,或许是因为触碰到了神经。遇到此类情形,需减小伸展的力度,等到不舒服的感觉完全消失,再重新进行拉伸。只要操作得当,拉伸活动对多数人而言是安全的。
运动延伸并非实现健身期望的特效药,将伸展融入日常活动是恰当的做法。不过,唯有坚持不懈,才能体会到伸展的好处。比如说,为了获得明显成效,最好每日进行三次(清晨、午间及晚间)的伸展练习。当付出更多努力时,你会在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察觉到柔韧度出现进步。不过,切莫指望柔韧能力产生巨大转变。
编译/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