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发出订单,舒勒的轻量化技术继续引领趋势
2018年2月13日,格平根,在1993年,舒勒首次向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交付了3条热冲压生产线,当时采用的这项新技术作为汽车轻量化结构解决方案迅速奠定了其全球市场地位,引领了轻量化结构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现在,舒勒已经售出了第100套热冲压设备,购买方是一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这项用于轻量化车身结构的技术,在成本方面比铝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双相钢的成形工艺还要低哦,”舒勒液压部负责人Daniel Huber讲道。舒勒中国CEO Oemer Akyazici先生接着补充说:“像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公司和宝伟这样的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越来越对热冲压技术有倾向啦。”。
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一种工艺被引入了,这种工艺是将钢板料片加热到930度,然后在成形过程中冷却 。此工艺最初的目的是提升汽车的乘客安全,比如说增强萨博9000的车门强度,目的是使其能通过美国严格的碰撞测试 。
最早用到大批量生产中的热成形技术,其对象是福特在欧洲所生产的 Sierra 系列汽车以及在美国所生产的 Mercury 系列汽车。那时,汽车的侧门防撞梁以及保险杠,全都是由舒勒的设备来进行生产的。在 2000 年之后,业界对于这种技术在兼具轻量化与安全性方面的潜力,愈发关注了。跟冷成形高强度钢相比较而言,冲压硬化(热冲压)的零部件具备更高的拉伸强度。所以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量,让零部件的重量变得更轻。
在2006年的时候,大众帕萨特的车身首次采用了这样的构成,为由12个冲压硬化部件组成。针对此情况,舒勒在极短时间内制造出了6条热冲压生产线,并且把这些生产线安装到了名为Kassel的工厂里。“热冲压技术依旧被越来越频繁地加以使用,”舒勒压力机(瓦格霍伊塞尔)公司的总经理Daniel Huber这样说道。
目前,全球存在着 400 多套热冲压系统,每年产出约 5 亿个零部件。Huber 表示,专家们确信该技术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攀升,“舒勒在早期的时候就察觉到了这一发展态势,2006 年,舒勒于瓦格霍伊塞尔创立了冲压硬化能力中心。”2016 年,舒勒又在公司格平根的总部组建了热冲压技术中心,用以对热冲压技术展开研究以及进行展示。

那么对于图1而言,热冲压技术已经奠定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此技术是作为轻量化汽车结构的经济型解决方案的 。
图2 ,2016年时,舒勒于公司总部格平根成立了热冲压技术中心,该中心对热冲压技术展开研究,同时还进行展示 。
图3,此工艺主要是把钢板料片加热至930度,之后在成形进程当中冷却,达成的效果是具备出色的拉伸强度。
注:文中所有照片均出自舒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