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 资讯通研究员 彭卓 实习生徐玉婷 综合报道
周五收盘时,申万机床工具指数有所降低,跌幅为0.36%;华中数控则逆势上涨,增幅达到3.15%;宇环数控同样表现不俗,涨幅为2.52%;海天精工的涨幅也较为显著,为2.51%。纵观全年,机床工具板块整体实现了61.11%的涨幅,显著超越了沪深300指数,领先幅度为66.31个百分点。该行业的景气度呈现上升趋势。
近些年,国家对机床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8月国资委党委会议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突破工业基础装备、尖端半导体、新型材料、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着力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的出发点。
机床工具持续高增长
2021年上半年度,机床工具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31.1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16.72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9.30亿元,较上一年的增幅达到了238.8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收入增长速度,行业的盈利表现有了显著提升。
中泰证券指出,除了基数偏低的原因外,国家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再加上行业呈现高度活跃的态势,使得规模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
湘财证券分析,短期内,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的产出增长幅度,与企业整体盈利提升速度之间关联性很强。
2021年1月至10月期间,由于经济不断恢复且去年基数较低,我国工业企业总利润实现了42.20%的累计增长,这一增长促使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的累计产量分别达到49.17万台和17.40万台,两者同比增幅分别为31.90%和6.10%。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以及工业企业利润的持续提升,机床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可能会加快,从而促进更新周期的来临。
十年更新周期驱动景气度
从长远角度考虑,机床通常能运行十年以上。一旦使用时间超过十年,它的加工精确度很可能会显著降低,因此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更换零件或购置新设备。通常情况下,如果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它们更倾向于购买新机床,而一旦盈利减少或出现亏损,公司则更愿意维护现有机床并继续使用。
湘财证券分析,2020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制造数量达44.6万台,仅比2003年的30.6万台以及更早时期的产出要多。金属成形机床方面,2020年生产规模为20.2万台,也仅超过2008年以前的制造水平。这一现象反映出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更倾向于保留现有设备,不愿升级换代,因此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的实际使用年限普遍突破了十年
中泰证券分析,机床行业上一个高峰出现在2011年,随后的十年时间里呈现衰退态势,由于行业进入了一个十年的交替阶段,所以市场活跃度有望保持稳定。
新能源车带来高增量
券商分析,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定制化生产与集成化成型,对机床的需求总量将突破八百亿元。
新能源汽车在零件制作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构造出现显著不同,以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单元、动力电池)为核心的部件,都必须通过专门设计的设备进行制造,从而带动了设备制造行业的新增长点。根据中泰证券的估算,从2021年到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对制造设备的增量需求达到265亿元,平均每年新增53亿元。
一体化压铸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汽车生产流程,即通过冲压和焊接组合的方式制造车身,这种新工艺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将迅速普及。采用一体化压铸方法生产出的部件,后续必须配备专用设备来处理其表面残留的飞边和毛刺。中泰证券分析,从整体制造角度考虑,预计2021至2025年间,国内年产量达800万辆新能源汽车将带动相关设备(主要指龙门式)市场总额约440亿元,平均每年约88亿元。
2022投资策略:提早布局新兴领域,穿越周期
2020年第二季度起,机床工具领域显现稳步回暖的迹象。针对金属切削机床而言,整个行业的制造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不过最近几个月,生产量的扩张速度有所减缓,与上个月相比出现了回落,这主要是因为部分老牌下游产业的购买力增长趋缓,比如建筑机械、内燃机汽车、模具制造等产业。
当前形势下,中泰证券指出,唯有那些抢先进入新兴产业,并且在高增长行业(例如航天航空行业)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公司,才能够成功抵御经济波动,并借此机会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
机构推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