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题A单项选择题:成形工序、伸长类变形及弯曲回弹相关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3

PAGE15期末测试题A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以下工艺步骤中,不属于塑形类别的是:()A.打孔、裁切B.拉伸、折弯C.凸筋、翻边D.减薄拉伸、冷压成型2.以下工艺属于拉长类成形的是:()A.打孔B.拉伸C.折弯D.裁断3.关于板材弯曲时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在弯曲区域板材内层的纤维被拉长,外层的纤维被压缩B.弯曲前后,不存在中性面C.弯曲区域主要位于弯曲件的弧度部分D.弯曲后,变形区域的金属从内层到板材中心是压缩状态,其压缩程度逐渐增强4.为了降低弯曲后的回弹现象,不恰当的做法是:()A.在弯曲区域压制加固条纹B.采用自由弯曲而非校正弯曲C.尽量不选用过大的相对弯曲半径D.对经过冷硬处理的材料先进行退火处理再弯曲5.在导板模具中,确保凸模和凹模精确配合,主要依靠()导向。弹性卸料装置除了卸料功能之外,还具备某些特性,例如卸料力强大,或者能够施加压力,或者两者兼具,具体选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A选项表示卸料力强大,B选项表示平直度低,C选项表示具有压料作用,D选项表示以上所有选项都正确,6题的答案需要根据具体设备的功能来判断,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必须能够满足冲压力Fz的要求,这是设备设计和使用的基本要求,7题的答案也是根据具体设备的性能和设计来确定的。级进模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轮廓尺寸大,制造复杂,成本高,因此通常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冲压件制造。这类模具适合大批量生产,且零件尺寸不宜过大。冲裁变形时,裂纹最先出现在某个部位。弯曲成形时,凸模与凹模的接触面需要设定合理的空间,包括凸模的切割边缘所在平面,以及凹模的切割边缘所在平面,还有凸模和凹模的切割边缘相交的线,这些都不是选项D的内容,第10题中,进行U形件弯曲时,必须考虑设计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V形件弯曲时也必须考虑,Y形件弯曲时同样需要考虑,而Z形件弯曲时则不需要考虑,第11题中,对于形状不对称的弯曲件,在弯曲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其弹回原状,必须注意防止其发生偏移,必须注意防止其出现断裂现象,以上所有注意事项都需要关注,第12题中,对于对送料距离精度要求很高的连续模,应采用能够精确确定送料位置的定位方式A.设置定位销B.侧刃配合导向销C.定位销与起始定位销组合D.全部不符合14.凸模和凸模固定板之间选用()公差配合,安装后把凸模前端面和固定板磨成同一平面。A.H7/h6B.H7/r6C.H7/m6D.H7/n615.衡量板料弯曲程度的主要指标是()。确定注塑模具型腔数量的方式有,依据注塑机最大注塑容量来决定,属于其中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选择,此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B.按最在锁模力确定

C.按塑件精度要求确定

D.根据生产经济性确定2.注射模的导向机构的作用有

()。A.导向

B.承受侧向压力

C.定位

弯曲变形_冲压模具设计绪论_冲压工艺

D.导正3.制品上的螺纹成型的方法有

()。A.强制脱模

采用螺旋转芯或螺旋转环嵌件实现脱模取出,或者使用活动式模具芯环镶块进行脱模,还可以通过自动旋转模具直接完成成型过程。塑料制件熔接痕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熔融塑料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过低,也可能是模具排气不充分,或者注射速度过缓,又或者是注射压力不足。影响脱模斜度设置的因素包括收缩率。

B.成品外观形态C.支撑接触区域D.工件指定区域术语阐释(每题两分,总计十分)1.冷压成型工艺2.物体形态改变流程3.裁切分离操作4.零件布局规划5.裁切缝隙宽度判定题(每题一分,总计十分)1.当自由弯曲动作完成之际,上模与下模对弯曲部件实施了规整。()2.在实施冲压弯曲作业时,弯曲弧度越收窄,则外层材质的拉抻程度越深。弯曲件弯曲轮廓线若与板材纹理走向一致,则能采用更小的最小弯曲界限,反之,若弯曲轮廓线与板材纹理走向成直角,则其最小弯曲界限需要增大些。为了确保塑件顺利从模具中取出,通常让塑料在模具开启时固定在动模部分。注塑口应当设置在塑件横截面最厚的地方,这样做有利于熔体顺利填充以及后续的补充注射。冲裁间隙超出正常范围,断面上会出现额外的亮区,这种亮区属于重复形成的特征。对于轮廓曲折度高的零件,采用分开制造凸模和凹模的方式更为合理。一种模具在压力机单次动作里,能够同时进行两个或更多个孔的加工,或者完成落料工序,这种模具被称为复合式模具。当凸模尺寸偏大,通常需要增设辅助垫片,而凸模尺寸较小时,一般无需设置垫片。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指的是模具完成工作行程后,上模座上表面到下模座下表面之间的空间距离。弯曲板料时,回弹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种类、弯曲半径大小以及模具结构设计。普通冲裁件的断面通常呈现阶梯状特征,其中边缘部分存在塌角,而中心区域则相对平整。这种断面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冲裁过程中材料受到剪切应力,导致边缘区域发生塑性变形。为了有效降低冲裁所需的力,可以采取增加材料厚度、优化冲裁间隙、采用弹性卸料装置等具体措施。确定浇口位置时,需要遵循便于熔体流动、利于压力平衡以及方便后续加工等基本原则。如何避免拉深过程中出现褶皱和开裂现象?六 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分析图示塑件设计的合理性,并对不恰当之处进行优化调整。

研究图示两种落料件的结构特征,明确其适用的模具构造,并阐述原因,同时指出避免拉深过程中出现皱褶和开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