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废料跳穴、堵穴与披锋不良处理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2

1. 废料跳穴

冲头尺寸偏短,需将冲头刃部伸入凹模内一个料厚再加一毫米,然后更换冲头

2)凹模间隙过大,割入子减少间隙或用披覆机减小间隙

3)冲头或模板未去磁,将冲头或模板用去磁器去磁

2. 废料堵穴

1)落料孔小或落料孔偏位加大落料孔,使落料顺畅

2)落料孔有倒角,加大落料孔去除倒角

3)刀口未放锥度,线割锥度或反面扩充孔减小直壁位长度

4)刀口直壁位过长,反面钻孔,使刀口直壁位缩短

5)刃口崩,造成披锋大,堵料重新研磨刃口

3. 披锋不良

1)刃口崩,造成披锋过大重新研磨刃口

2)冲头与凹模间隙过大,线割入块,重新配间隙

3)凹模刀口光洁度差,抛光刀口直壁位

4)冲头与凹模间隙过小,重新省模,配间隙

5)顶料力过大,反向拉出披锋换弹簧,减小顶料力

4. 切边不齐

1)定位偏移调整定位

2)有单边成型,拉料加大压料力,调整定位

3)设计错误,造成接刀不平重新线割切边刀口镶块

4)送料不准调整送料器

5)送料步距计算有误重新计算步距,重定接刀位

5. 冲头易断

1)闭合高度过低,冲头切入刀口部位过长调整闭合高度

材料放置位置错误,导致冲头单面切割,调整定位或送料设备时,因受力分布不均而损坏

3)下模废料堵死刀口,造成冲头断重新钻大落料孔,使落料顺畅

冲头的固定部分,也就是夹板,以及它的导向部分,需要经过修整或者重新切割嵌入材料,目的是让冲头能够上下运行得更加平稳,这个过程叫做打板,需要调整偏移量

5)打板导向不良,造成冲头单边受力重新修配打板间隙

6)冲头刀口太短,与打板干涉重换冲头,增长刀口部分长度

7)冲头固定不好,上下窜动重新固定冲头使之不能上下窜动

8)冲头刃口不锋利重新研磨刃口

9)冲头表面拉伤,脱料时受力不均重新换冲头

10)冲头过细,过长,强度不够重新换冲头类型

冲头硬度太大,材料不合适,需要更换材料,并重新调整热处理后的硬度

6. 铁屑

1)压筋错位重新计算压筋位置或折弯位置

弯曲缝隙太窄时,需要排除金属碎屑后重新设定缝隙,或者通过打磨制作成型块,又或者通过打磨制作成型冲头

3)折弯凸模太锋利修R角

4)接刀口材料太少重新接刀口

5)压筋太窄重新研磨压筋

7. 抽芽不良

发芽孔的中央点与发芽冲头的中心点不一致时,需要找到准确中心点,或者调整冲头的位置,或者使成型孔一边高一边低,甚至破裂,进而改变预冲孔的位置,或者进行定位调整

模具间隙分布不均,导致抽拔时一边凸起,另一边需要额外加工,抽拔间隙过小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开裂

发芽的孔洞规格不达标,导致发芽的长度需要重新评估,底孔的直径也要跟着调整,预冲的孔洞直径偏差会变大,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破损

8. 成型不良

成型模凸模边缘过于尖锐,导致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出现撕裂现象,需要调整凸模的修整角度,对刀口部位进行适当的圆角处理

成型冲头尺寸偏短,导致无法正常成型,需要测量计算冲头应有的尺寸,进而修正冲头的实际长度,以满足成型标准

成型冲头超出标准尺寸,导致成型区域材料被过度挤压,必须精确确认冲头的标准尺寸,通过调整冲头的实际尺寸来满足要求,直至冲头因疲劳而损坏

成型部位材料不足导致拉裂,需要计算展开材料量,或者修改R角,抑或减小成型高度。

5)定位不良,造成成型不良调整定位或送料装置

6)成型间隙太小造成拉裂或变形调配间隙

9. 折弯尺寸

模具定位不准确引发了角度偏差,进而造成尺寸出现偏差,调整闭合高度时遇到困难,或者角度方面存在质量问题

2)弹力不够造成角度不良导致尺寸偏差换弹簧

冲压模具修法大全_冲头长度不够冲头刃口切入凹模一个料厚加1mm更换冲头_凹模间隙过大割入子减少间隙或用披覆机减小间隙

材料品质不达标引发角度问题,进而造成尺寸偏差,需要更换材料或重新修正间隙误差

材料厚度出现偏差,造成角度问题,进而引发尺寸不稳定,需要更换材料,或者重新调整间隙,以确定料厚

5)定位不当导致尺寸偏差调整定位使尺寸OK

制作失误或加工偏差造成拼接部件存在缝隙并实施填充焊接打磨,消除部件之间的空隙,致使折叠尺寸偏小

成型公无R角,在角度等正常条件下,成型公修R角下折弯高度不足

8)两边折弯尺寸偏大加压筋

9)单边折弯拉料造成尺寸不稳定加大弹簧力,调整定位

10)间隙不合理,引起角度不良和尺寸偏差修配间隙

折刀的当前高度偏低,导致折弯冲头插入折刀时过于短小,需要提升折刀的高度,以便折弯冲头能尽可能深入到折刀的预定位置,从而减少角度出现偏差的情况

弯曲时动得太猛,导致弯曲位置出现形变,需要调整速度比控制,挑选适宜的转动频率

构造设置存在缺陷,折叠刀没有置入预设的夹具,再次进行铣削沟槽,把折叠刀置入夹具时进行冲压,导致空隙增大

14)成型公热处理硬度不够,造成压线崩或重制成型公压线打平

10. 不卸料

1)定位不当或送料不当调整定位或送料装置

2)避位不够修磨避位

3)内导柱拉伤,造成打板活动不畅更换内导柱

4)冲头拉伤或表面不光滑更换冲头

5)顶料销摆布不合理重新摆布顶料销位置

6)顶料力不够,或脱料力不够更换顶料弹簧或脱料弹簧

7)冲头与夹板打板配合不顺畅修配打板和夹板使冲头配合顺畅

8)成型滑块配合不畅修整滑块与导向槽使之配合顺畅

加工板件时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压加工,板件发生形变,需要重新进行打磨加工,然后对形变进行矫正处理

冲头如果过于长,或者顶料销的尺寸不足,就需要将顶料销的尺寸调大,或者选用尺寸适宜的冲头进行更换

11)冲头断更换冲头

12)模板未云磁,工件往上带给模板去磁

11. 送料不顺

模具摆放不端正,造成料带、送料器以及模具或调整后的送料器,三者之间没有处于一条直线上

2)料带不平调整校平机或更换材料

3)不卸料造成送料不顺参照不卸料解决对策

4)定位太紧调整定位

5)导正销太紧或直壁位太长调整导正销

6)冲头固定不好或太长与料带干涉换长度合适之冲头重新固定

顶料销长度不足,导致料带在成型入块时发生碰撞,需要更改顶料销尺寸,防止阻碍

8)浮升块位置排配不当调整浮升块位置

12. 铆合不良

1)模具闭合高度不当铆合不到位调整闭合高度

2)工件未放到位,定位偏差调整定位

检查铆接前工件的缺陷部位,针对抽芽孔问题,参照不良处理方案,确认铆接位置是否存在倒角特征,如果没有倒角,需要补充加工倒角处理

4)铆合冲头长度不够换用长度合适之冲头

5)铆合冲头不符合要求确认并用符合要求之铆合冲头

13. 漏装或装

1)不小心组立时细心错冲子

2)冲子无方向标记有方向性的冲子做上记号

14. 装错螺丝

1)不知道模板的厚度了解模板的厚度太长或太短

2)不够细心,经验不足选用适当的螺丝

15. 拆装模具

定位销的孔位若未清理洁净,则装配时易致定位销受损,拆除模具时需优先拆卸定位销,装模时应先以螺丝校正位置,再进行定位销的安装。

2)装拆模具程序不对打落销钉时不要碰伤销钉孔

16. 定位销

在孔壁进行拉毛处理后,若刮伤导致太紧时,需仔细核查销钉孔有无拉毛现象,若销钉孔无法打出,则应重新进行铰孔操作

2)销孔偏位或下面没有逃孔追加定位销逃孔

17. 弹簧太长

疏忽了弹簧孔的深度测量,准确计算了弹簧压缩的程度,另寻方案无法使其压下

2)不够细心,经验不足合适的弹簧下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