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八日,主题为“活力中国调研行”的采访活动来到佛山站,实地考察南海区狮山镇的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细致了解国产机器人在研发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进展。
中宣部组织的 “活力中国调研行” 主题采风活动在广东地区举行,6月23日正式在广州启动,此次活动的中心思想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类型生产力的进步,进而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构造。参与此次采风的人员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数十家国家级和地方级新闻媒体,同时还有中央机关和广东省广州市及广东省市区的领导干部和学者们。
华数机器人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公司,本次考察将其列为重点对象。该企业自 2015 年迁至南海狮山区域后,持续参与并推动着佛山南海机器制造的发展进程。
中宣部 “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华数机器人。
研发投入超 10%,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 95%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业务板块主导,承担着该板块的核心研发与制造任务,同时具备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售后支持等综合能力,是一家获得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扮演着领先者的角色之一。
华数集团非常注重科技发展,每年坚持将不低于十分之一的资金用于研究创新。华数机器人公司高管杨林表示,现阶段公司在机器人控制单元、伺服驱动系统、电机制造工艺、工艺类软件等方面都具备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机器人关键部件的供应链(不包括减速器)已全部实现本土化掌控,国产化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
到目前位置,华数已经研发出BR双旋、垂直多关节、水平多关节、SCARA、Delta以及特殊系列六大类别共五十余种新型工业机器人,这些产品被广泛用于汽车和摩托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材料加工、金属加工等众多行业,并在机械加工、冲压成型、物料搬运、喷漆作业、表面抛光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建立了示范项目。
华数机器人的生产车间。
佛山的工业实力非常强大,为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和提升创造了丰富的应用环境。不仅如此,政府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给出了持续的关注,整体规划周全,打造了良好的投资条件。杨林谈到,佛山在家具和设备制造两个规模巨大的工业领域,为华数机器人的供应链整合和业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投资5亿元建设科创园,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自2022年开始,华数机器人斥资五亿元打造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凭借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实力和灵活的人才吸纳方针,公司携手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战略伙伴,在南海构建了从研发到市场化的完整产业体系。这一举措促进了以华数为引领的机器人产业生态逐步建立。

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我们前行的关键路径。杨林谈到,华数机器人将集中力量发展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图像识别和力反馈控制技术方面不断开拓新方法。
具身机器人培训平台。
在最近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中,华数机器人展示了工业机器人柔性工作站和具身智能工作站两款最新产品,其中佛山基地生产的智能双臂机器人特别引人注目。这款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的头部和双臂构造,每条臂能承受3公斤重量,配备了多种传感器融合系统,结合视觉和触觉控制方法,能够精准感知复杂环境,并且即时改变工作状态。
双臂机械臂借助统一的管理单元完成精确的配合运作,显著增强了工作的机动性和成效。据杨林说明,该设备安装的图像感应装置能够达成眼手联动操控,从而为更多工作领域开辟了可能性。
关于长远规划,杨林阐述了“PCLC”的推进思路:以智能工业机器人(P)作为重点突破领域,以核心功能部件(C)作为关键竞争环节,以智能产线系统集成(L)作为实施基础,以智能云平台(C)作为技术驱动工具。公司会秉持“面向市场需求、视创新为动力、视质量为根本、视人才为基石”的十六字原则,促进国产机器人领域的进步和制造业的数字化革新。
南海走出 “自主可控” 之路,全产业链企业超百家
佛山市南海区,机器人产业已经构成从关键部件到设备制造,再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条。凭借本地制造业基础和珠江三角洲市场优势,南海地区在十年间成功开辟出一条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南海区现在有超过一百家与机器人有关的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六十二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超过三十家,包括登奇机电、华数、塔斯克、若铂、汇博、非夕、大捷、冠能等知名公司。
机器人实训平台。
企业方面,南海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同时也在推进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非夕等公司攻克了柔性力控等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协作机器人的开发。华数等本体企业则专注于机器人本体与核心部件的集成研究,旨在迅速提升重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复合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天波信息等公司攻克了智能感知技术难题,迅速推进环卫、餐饮、消毒、引导、配送等公共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冠能电力等公司集中力量于电力作业环境,致力于能源基建施工、巡检监测、设备操作、系统维护、应急响应等电力机器人的开发。
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季华实验室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佛山重点企业合作建立了数字化改造标杆项目,借助自动化设备将产品生产线转换时间由原先的三到七天压缩至一个小时内;广工大研究院吸纳了映博智能公司,该公司是国内最早专注于商业服务型智能机器人研发的企业之一,掌握超过两百项专利技术,并成功完成五轮融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汇聚了大捷智能、非夕科技等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共五十五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十四家,业务范围包含机器人组装、机器人系统整合服务以及智能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以团队形式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升级服务,促进佛山制造业从“品质化生产”向“品牌化智能制造”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