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见习记者 张仟煜
张罗银多次被电话打断后,最终面对层层包围的媒体人员表达了诉求:希望采访能够迅速进行,因为他即将会见一位外国合作者,时间已临近截止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9月17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在江苏进行采访时,目睹了这样一件事。张罗银担任江苏省太仓市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职务,他所说的“客户”是一位在太仓已有投资的德国公司领导。“该企业进行增资时遇到了若干阻碍,希望与他进行会面,探讨政府是否能够提供协助。”张罗银表示。
太仓享有国内“德企聚集地”的盛名,2012年,该市荣获工信部颁发的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称号,这一荣誉具有标杆意义。自获得殊荣以来,与外资企业建立顺畅联系,迅速回应企业诉求,并促成企业与资本对接,便成为示范区运营团队的一项基础职责,张罗银对此责无旁贷。他为了便于沟通,另外制作了中德文对照的名片,经常与德国公司主管打交道,因此掌握了一门娴熟的德语,从事为外资企业服务的工作已经成为他根深蒂固的观念。
采访当天,张罗银谈及太仓吸引德国企业的诸多方面,比如突出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高效的招引机制等。他着重强调的,是太仓优越的经商环境,以及周到细致的外企服务,这也是众多德资企业选择继续留在太仓的关键因素。
舍弗勒中国公司位于太仓的制造基地,照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贾骥业拍摄
以德国知名企业舍弗勒集团为参照,1995年,该集团将太仓视为进入中国的首要地点,在此建立了依纳轴承(中国)有限公司,这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舍弗勒(中国))。
三十年来,舍弗勒对太仓情有独钟。舍弗勒中国区企业传播和市场负责人李佑美透露,到目前为止,舍弗勒在国内已兴建了十七家生产基地,其中五家位于太仓。此外,舍弗勒还在当地设立了智能化装备制造企业、模具加工基地、整体服务网点以及双元制教学机构。现在,太仓制造基地是舍弗勒在德国总部以外规模最大的制造中心,那里有7000名工作人员。
太仓堪称舍弗勒的理想之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人才资源丰富,上下游产业配套完善,这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工厂的运作效率。此外,太仓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在企业遭遇困境和挑战之际,当地总是能够率先伸出援手,给予及时的帮助。
最近,太仓市电力公司向舍弗勒(中国)提供了一项特别的信息——企业安家太仓三十年来电力消耗情况的可视化图表,图表中包含一项记录:1995年,舍弗勒在太仓设立工厂时,电力需求仅为1000千伏安;而现在,公司在太仓所有生产点的总电力需求增长到了65600千伏安,增幅高达六十倍。这份热力图谱,是李佑美眼中“舍弗勒与太仓紧密关联的鲜活说明”。
2022年和2023年期间,舍弗勒(中国)在太仓建设了两处新的生产基地,这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协调。近些年来,舍弗勒着力推进生产制造过程以及供应链体系中的减碳工作,计划在2030年达成生产环节的碳中和状态,并在2040年实现供应链层面的碳中和目标。根据公司环保升级要求,太仓电力机构特别设立了“节能便捷通道”,给予能源环保升级建议、环保法规讲解说明等专门支持,协助公司打造智能型微电网,增强清洁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使用控制水平。
舍弗勒太仓工厂的屋顶光伏设施已经完工,总装机功率为4717千瓦。2024年,公司总共采购了500万度绿色电力,并获取了20余万张绿色电力证书。此外,企业还成功研制了数字化能源监测平台,从而达成了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并且能够对能源进行精密控制。
江苏省太仓市太仓中德合作展示中心内陈列的展品,为舍弗勒电驱动桥,此照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贾骥业拍摄
在太仓,张罗银和舍弗勒并非孤例。自从1993年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在此安家,这座常住人口仅八十五万的苏南城市,已迎来超过五百六十家德国公司,累计投资总额高达六百亿美元,每年工业产值突破六百七十亿元。本地的103条公共汽车线路,从“克恩-里伯斯”站点始发,周边四公里区域内,分布着四十多家外资公司,充分显示了太仓对外商投资的高度欢迎。
目前,太仓服务外企的环境还在不断进步。开展太仓啤酒节庆典、为外国友人提供“市民卡”、引进双元制教学制度……“太仓服务”已经成为当地吸引外资的一块亮丽招牌,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外资特别是德资企业前来并在此安家落户。
今年到目前为止,太仓高新区不断改善商业环境,加强产业环节间的合作创新,外国资本的增长整体展现出“规模与品质同步提高、发展势头旺盛”的积极状态。张罗银表示,为了促使外资项目能够尽快开展运营和产生效益,太仓高新区与相关机构共同推动审批程序的改进,把土地使用计划、工程建设计划、施工许可等审批步骤由按顺序进行转变为同步进行,同时借助“允许部分材料缺失接收”的制度,让提交的文件减少百分之四十,处理时间缩短一半。
根据最新资料,今年太仓高新区启动了64个外资工业项目,其中35个已经完成签约。在拓展与德国的协作方面,太仓高新区以“中德合作核心区域”为发展目标,积极运用“1+7+N”海外沟通网络,成功吸引22家德国企业入驻,同时促使威鱼加固材料、威施通风机、奥尔派专用机械等12家企业实现投资增长。目前,该区在谈德国重点项目超过40个。
五百六十多家德国公司迁入并非太仓吸引外来资本工作的收尾阶段。今年是太仓与德国合作第二个“黄金三十年”的深入实施年份,太仓高新区正迅速推进中德(太仓)产业合作试验区创建国家层面平台,着力培育精密仪器、电动汽车关键部件、航空航天等具有主导地位的项目,着力招徕欧洲知名中小企业。张罗银这样表示。
人们于江苏省太仓市太仓中德合作展示中心内,观赏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的相关影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