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稍有不慎
一个走神、一次大意
甚至是违章操作
[id_902948076]
以下是8起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
让我们以案为鉴,以案促防
一起来看!
[id_474301007]
案例一
2024年3月7日,一家企业里,其压机出现了问题,在岗的员工找来技术人员处理故障。技术员修理完毕,在重新开动机器进行检验时,一个起限装置被遗忘在压机台面上,这个装置在受到压力后弹了出来,撞到了技术人员的左胸,导致他失去意识,后来经过急救中心的救治,没能挽回生命。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维护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缺乏本岗位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未依照规范流程开展维修工作,未及时清除工作台面遗留的限位装置,致使调试期间限位装置被挤压弹出。
02
防范措施建议
公司需要建立设备维护检修的规范体系,明确各个职位的作业标准,促使所有人员都能识别工作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时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活动,增强劳动者的安全认知,防止出现不按规章操作的行为。
二、实施检修维护工作前,需事先拟定检修维护计划,严格遵循作业许可的审核流程,向参与检修维护的人员开展安全说明,增强作业期间的安全监管。
工作期间,务必关闭机器电源,悬挂“禁止合上开关,现场有人操作”的警示牌,实施安全隔离措施,禁止在通电情形下实施检查和维修活动,参与检查维修的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作业完成后,务必重新安装已经拆除的安全防护装置,相关检修工具需立刻搬离作业地点,务必要确认没有任何物品被遗忘,待检修人员办妥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现场。
案例二
2024年6月25日,某企业雇佣外部人员驾驶叉车进行货物运输,在前往一楼的仓库入口处,由于地面状况不好,物品失去平衡而翻倒,人员用手支撑翻倒的物品时,被物品击中并压在地上,导致严重受伤。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操作人员责任心欠缺,徒手去挡倒下的物料,结果被物料击中并埋压在地面上造成了伤害。
02
防范措施建议
叉车装货时,绝对不能超重,也不能只在一侧装载货物,更不能只用一个货叉工作;所搬运的物品重量,一定要在叉车能够承受的重量限制之内;同时要保证货叉的长度,至少要和货盘的长度一样长。
二、行驶期间禁止在斜面或坡道上操作手动液压叉车。如果必须让手动液压叉车在斜坡上运行,使用者不能站在叉车正面,以免叉车因惯性速度过快而失控伤人。
企业需强化对全体人员,尤其是临时工的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训练,务必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案例三
2024年6月26日,一名公司配料员工名叫刘某,在运用电动葫芦进行卸料工作期间,把一整包再生聚酯瓶片的外包装吊到拌料罐进料平台的上方,接着他上半身进入进料平台区域,意图解开包装袋底部的绑扎。结果那包再生聚酯瓶片掉下来,正好砸在刘某身上,导致他的上半身被压在进料平台上,随后经过120紧急救治,最终没能存活下来。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刘某违反操作规程,在吊物正下方操作。
02
防范措施建议
起吊作业开始前必须仔细核对吊装工具、吊环、绳索等是否牢固安全,确认吊环配备有防止滑脱的防护措施,吊运时需根据货物大小采用恰当的固定方式,确保平稳搬运。
二、起吊过程中,吊臂与吊物下方禁止人员逗留,重物不应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可以在作业区域设置防护栏,强化现场监管。
公司须强化对职员的防护知识教导,确实增强所有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认知。
机械伤害事故安全警示
2024年3月25日,一家企业的印刷车间员工在操作丝网印刷设备时,把上半部分身体探入网架和支撑平台之间的区域,用来清除油渍,网架随即自主下降,导致该员工的半边身子被夹在网架和支撑平台之间,现场人员虽紧急施救,但最终未能挽救其生命。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操作人员擅自闯入网架和承片台缝隙去清除油渍,当时既没有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也没有切断总电源,网架突然启动下压功能,因而酿成事故。
02
防范措施建议
提升职员工作位置危险因素识别,时常举行机器安全指导与学习,于设备高风险地带放置警示牌示,必须依照规章操作,禁止在电源未关闭时清理机器。
必须时常对机器进行检修,不允许故障状态下操作,要保证隔离网、急停开关、光幕或感应联动设备等安全设施功能正常。
加强作业场所安全管控,指派专人实施现场检查,针对短期任务例如清洁或调试等,需严格监督,确保安全防护到位,迅速纠正不合规动作,防止违规行为发生。
车辆伤害事故安全警示
2024年5月26日,一家企业的叉车驾驶员在厂区内部驾驶叉车,从西边开往东边,途中撞到一名突然进入通道的员工,导致该员工被叉车卷入车底,经过紧急救治仍然没有挽救成功,最终不幸离世。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工作人员安全观念不强,驾驶叉车者违背了场地车辆管理准则,车速过快,碰到突然进入通道的人员没有执行有效规避动作;行人(逝者)未仔细察看周边情形和车间道路安全情形,横穿叉车行驶地带造成意外。
02
防范措施建议
优化场地内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时常举行交通知识教育,提升工作人员安全观念,周期性检测并维修提升机具。
二、叉车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格,依照规定执行作业,时刻留意行驶环境,绝对禁止快速行驶、过度劳累驾驶、酒后操作。
要科学安排车辆通行路径,落实区域划分、行人车辆分离措施。在急转弯处、交叉路口以及视线受阻地带,需要设置速度限制标识,并配备广角观察镜。
四、建议配置智能叉车设备,增设防撞设备、速度控制器、后视监控装置等保障措施,增强作业安全性能。
高坠事故安全警示
2024年5月21日,某企业一职员操作失当,未穿戴安全帽,攀爬废弃物压缩装置的翻转台架,清理掉入压缩箱的垃圾箱,意外坠落地面,头部与地面铁质构件相撞,虽经急救中心紧急救治,终未能挽回生命。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工人安全意识不足,违规攀爬压缩箱处置故障。
02
防范措施建议
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检查与维修的规范流程,禁止粗鲁操作。若要实施高空作业,务必按照要求配备妥当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前需仔细查验安全绳索,并确保有稳固的固定装置,应将绳索高挂,低处使用。
公司须强化对职员的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训练,纠正员工不良倾向,约束个人举止,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认知得到有效增强。
提升任务场所的监管力度,优化工作安全条件,消除错误指令、错误操作以及不遵守工作规范的情况。
中毒事故安全警示
2024年8月17日,一家企业聘请了专业的电镀设备回收服务商,对闲置厂房内的旧电镀作业装置进行拆卸作业。当工作人员在清除并转移电镀池内残留的废液时,回收容器中剩余的物料与电镀废液接触,引发化学反应生成了氰化物气体,造成人员中毒。五名出现中毒症状的人员已被紧急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目前均无生命危险。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工人在处理工作时所用的容器没有清洗干净,或者清洁得不够彻底,造成桶内残留的液体与电镀废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氰化物,这种气体挥发后会导致人员中毒。
02
防范措施建议
公司必须准备周密的迁址、拆解工作计划,同时开展作业安全分析,对于包含挖泥、密闭空间等高风险活动,必须执行看管措施。
公司需强化对外委托任务的防护措施,缔结安全责任文书;注重对全体劳动者,尤其是外部聘用者的工作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训练,使其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潜在危险及操作规范,并掌握事故突发状况下的应对方法。
在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的地方,需要安装有毒气体探测设备。工作期间,必须使用适合工作环境的个人防护用品。比如在腐蚀性环境中,要准备护目镜和面罩、耐化学品的手套、耐化学品鞋以及化学防护服。
爆燃事故安全警示
2024年8月23日,某企业冶炼部门的员工在操作间操作硝酸液体以分解银类废弃物,在分解过程中,工作人员用钛质工具对液体进行搅拌时发生了爆炸,导致硝酸液体喷溅到两个人的身上,造成两人身体受到灼伤和烫伤,同伴立刻用清水冲洗伤者的身体,并将他们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事故现场示意图)
01
事故直接原因
实验时酸罐未彻底清理,罐中残留的盐酸与银屑里微量的易燃金属杂质接触,生成了氢气,进而引发了爆炸事件。
02
防范措施建议
公司需对每批回收的废弃物成分实施检测,严格把控接收与查验环节,操作时保证容器洁净,杜绝残留的废液。
企业需为员工配置符合工作场所条件的个体防护用品。在具有腐蚀风险的环境,应提供眼部及面部防护装置,配备化学品防备手套,穿用化学品隔绝鞋,并发放化学防护服装。
公司须强化职工岗位安全指导与学习,让职工掌握必须的生产安全常识,精通各自职务的安全作业方法,清楚意外事件的应对手段。
转自:“北京东城应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