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目的与设计步骤全解析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4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pdf_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步骤_冲压模具设计计算方法

冲压工艺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是冲模教学的最终实践环节,也是首次对学生实施完整的模具设计训练。主要意图在于:首先,借助冷冲模学科内容以及相关预备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剖析并处理模具设计中的各类挑战;其次,借此机会强化并拓展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途径,熟悉并运用典型模具的整体构思、零件的构思流程和量化手段,塑造科学的设计理念,提升剖析难题、化解难题的水平,尤其强化整体构思和量化的能力。借助计算与绘图,学会运用各类规范、标准、指南、图集,以及检索相关技术信息,锻炼模具设计的基础操作能力。二、冲压模具设计流程首先,需要评估冲压零件的加工可行性,考察零件的构造特点、规格参数、公差标准以及材料选用是否满足冲压制造条件。若评估结果显示零件加工性能不佳,则应向零件设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在获得对方许可后才能实施调整方案。制定冲压件制作流程方案,在研究冲压件制作可行性之后,一般可以拟定好几种不同的冲压制作流程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了制作步骤的性质、步骤的数量、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组合方法,需要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使用状况、模具制作难度和模具使用寿命长短、制作成本、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对比,最终选定最适合工厂实际生产条件的最经济且最合理的制作流程方案。选定零件的初始形态、规格以及加工方法,要遵循成本最低的准则,同时明确零件的初始形态、规格以及加工方法,还要核算材料的利用程度。选择模具种类和构造方案需参考已定的工艺流程,结合零件的几何形态、加工精度、制造规模、设备能力、人机工程及安全规范,同时考虑能否借助现有通用机械和自动化设备,最终确定模具种类和构造形式,并绘制出模具构造简图。2开展必要的工艺分析工作,首先确定毛坯规格,目的是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优化零件布局和材料利用效率。确定冲压所需的力量,涵盖剪切力、弯曲力、拉延力、卸料力、顶件力和压边力等,用于挑选合适的压力设备。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避免因偏心载荷导致模具精度下降和寿命缩短。计算或预估模具关键部件,包括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凸模的轮廓大小,以及卸料橡胶或弹簧的初始高度。明确冲裁模的间隙值,并核算凸模与凹模的工作尺寸。针对拉深模,要判断是否使用压边圈,确定拉深总次数,规划半成品规格,分配各阶段模具的尺寸参数。选择压力机是模具设计的关键环节,在构思模具时,必须确定所用压力机的种类、型号及规格参数。选择压力机类型关键在于考虑冲压工艺需求以及模具构造特点。采用曲柄压力机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压力机标称力度需超过冲压所需总力度,也就是实际压力要小于或等于额定压力。压力机的装模高度要符合模具闭合高度的标准,就是Hmax减去5毫米要大于等于Hm,同时Hm要大于等于Hmin加上10毫米,其中Hmax代表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单位是毫米,Hmin代表压力机的最小装模高度,单位也是毫米,Hm代表模具的闭合高度,单位同样是毫米,另外,压力机的滑块行程要能够满足冲压件的成型需求在拉深工艺中,行程需要超过拉深件高度的2到2.5倍,这样方便放置和取下材料。为了方便模具的安装,压力机的工作台面积要大于模具的面积,通常每边要大出50到70毫米。台面上需要有孔,确保冲压件或废料能够顺利排出。完成相关分析、计算和方案论证,接着绘制模具的总装配图和零件图。每位学生必须提交:一份模具整体装配图,三到五张凸模、凹模、凸凹模等零件图,以及一份不少于二十页的设计计算说明书。课程设计成绩单独核算,评定等级有五个,分别是优等、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第A组学生名单公布。设计任务为制作落料与冲孔模具。参考资料数据如下:选用材料为Q235钢,板料规格为厚度1.5毫米,零件图纸展示在后面。需要提交一份模具整体装配图,采用实际尺寸绘制,共一张;另外提供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等零件图,共计三份;同时附带设计计算说明书,至少二十页厚,一份。这是《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第B组的设计任务,具体为落料、冲孔、拉伸连续模项目。08钢材质,板料厚度为1.5毫米,零件图见下图所示。需要制作模具整体装配图,比例为一比一,共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