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案:成型零件的认识与冲压变形特点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4

冲压加工 课件_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成型零件认识 冲压变形特点

冷冲压工艺模具设计课程教案主题为成型零件的认知一、冲压变形特性课程名称: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授课日期:理论课W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授课对象学时数2学时实验课 ( )班级:类型讨论课 ( )题目项目一成型零件的认识一、冲压变形特性教学模具拆装实训室工具教学借助展示冲压件(实物)并讲解其加工工艺过程,同时分析国外冷冲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目的教学采用PPT与黑板结合、实物展示的方法方法重点时间教学教学容举例/备注难点推荐阅读资料有《冷冲压技术》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分别由翁其金和徐政坤建禧编著,前者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于2005年5月,后者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7月。【教学实例】呈现冲压制造现场画面,呈现冲压成品,包含生活用品和尖端产品等。冷冲压的当前状况与未来趋势(大约22分钟)【核心内容】1、冲压技术层面:精密冷冲切,超塑成形工艺等。2、模具方面。3、冲压机械与自动化方面【教学实例】图片呈现各类进步方向及尖端制造装置。冷冲压基础流程分类(大约25分钟)【核心内容】1、按变形特征划分:可分成分离类流程和成形类流程。2、按基本变形手法划分:可分成冲切、弯曲、拉延、成形、立体压制等。3、按流程组合形态划分:单一流程;组合流程。图片呈现各种基础流程,并加以剖析。本课程的目标和如何学习(大约10分钟)。主要内容是学习方法:学习时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还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积极参与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同时还要注重沟通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总结(大约三分钟)回顾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点,安排课后作业,教学计划方案二课程名称: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授课日期:理论课( )课程授课专业:学时数2学时实验课( )对象班级:类型讨论课( )项目一二、塑性、变形抗力及其影响因素题目三、冲压成形的应力和应变教学多媒体模具拆装实训室工具教学理解塑性、塑性变形、变形抗力的基本定义及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应力和应变的根本概念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应力应变状态,以及对金属材料塑性成形的作用目的教学PPT与黑板结合使用方法重点时间教学教学内容举例/备注难点教学环节安排如下,时长分配明确,内容涵盖全面,确保学习效果显著,具体安排如下,请详细了解,教学环节具体包括,教学引入环节,时长约五分钟,主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引出变形基础在冲压中的重要性,内容表达方式注重逻辑清晰,接着进入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抗力的概念讲解环节,时长约十五分钟,主要内容包括,详细讲解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抗力以及塑性指标的具体概念,确保学生充分理解,随后是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分析环节,时长约二十五分钟,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是应力和主应力状态图的讲解,时长同样为二十五分钟,通过展示应力和主应力状态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相关概念,紧接着是应变及主应变状态图的讲解,时长约十五分钟,同样通过图示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应变及主应变状态的相关知识,最后是教学总结环节,时长约五分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巩固学习成果,教学要求方面,强调记忆、掌握和精通的应用,其中主应力、主应变的状态图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方面,提供以下参考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参考书目包括,翁其金所著的《冷冲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以及徐政坤建禧所著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这些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教学实例】 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时长约25分钟)【核心内容】探讨金属的塑性表现和抗变形能力的相关要素,涉及金属内部结构特征、变形时的温度条件、变形速率大小以及尺寸效应等【教学实例】 确定应力及其主要应力分布情况(时长约25分钟)【核心内容】学习如何判定应力值及其主要应力状态【教学实例】 通过图示方式呈现点的应力状况,展示九种典型主应力状态,说明金属的应力-应变关联曲线【教学实例】 确定应变及其主要应变分布情况(时长约10分钟)【核心内容】掌握应变值的判定方法及其主要应变状态【教学实例】 通过图示方式展示三种典型主应变状态,呈现矩形板拉深过程中的最小阻力定律实验图,分析变形方向特性对冲压工艺的影响,说明环形坯料在变形时的趋势图 12 教学总结(时长5分钟) 回顾本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安排课后学习任务 授课方案 3课程名称: 《冷冲压工艺 及模具设计》授课日期:理论课 V()课程 授课专业:学时数2 学时实验 课( ) 对象班级:类型讨论课( )项目一三、 金属 塑性变形的 基本规律 章节题目四、 冷冲压材料 及其冲压成形 性能 教学多媒体模具拆装实训室 工具 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掌握冷冲压常用材料的种类,冲压成形性能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试验技术。教学目标在于融合使用投影演示文稿与黑板进行授课,其核心方法在于突出重点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具体教学环节包含举例说明以及相关备注说明,主要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处理教学难点。分配要求如下,时长分配分别为:教学引入持续四分钟,接着讲解冲压成形的基本规律和现象,时间跨度为十五分钟,然后深入探讨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共计二十二分钟,并安排相关的性能试验,持续时间为三十分钟,随后介绍冷冲压常用的材料,时长为十六分钟,最后进行教学总结,大约需要三分钟。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精通和应用,其中金属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指标和常用的材料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讨论、思考题、作业布置为2-2至2-6题。参考书目包括《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作者为徐政坤建禧,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于2004年7月;《冷冲压技术》,作者为翁其金,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于2005年5月。教学进程具体安排为:首先进行教学引入,回顾前课程所学内容,涉及金属变形的基本概念,通过表达方式提问;接着讲解金属变形的基础规律和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应力应变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主应力状态,以及应力应变对材料成形的影响,同时讲解卸载弹性恢复规律、反载软化现象、加工硬化现象、最小阻力定律。图片配合板书绘画进行说明,关于材料冲压成型特性,大约需要22分钟,内容包含成型特性定义,涉及适应各种冲压工序的能力,具体有成形极限和成形质量,以及相关指标讲解。通过图片演示,讲解材料冲压成型特性实验,大约30分钟,涵盖实验方法,分间接实验法和直接试验法,直接试验法包括弯曲试验、胀形试验和拉深性能试验。各类试验方法中,关键在于间接试验法。关于冷冲压常用材料,大约需要16分钟,内容涉及冲压工艺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包括成形性能要求,厚度公差要求,表面质量要求,通常使用各种规格的板料、带料和块料作为冲压材料,例如Q235、H62、0.8F等钢材料。讲解这些材料在零件图上的表示方法,大约需要3分钟,回顾课程重点、难点与要求。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各部分时间分配如下:教学导入环节,时长约五分钟,主要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并引出冲裁概念,同时借助二维总装图和三维动画演示模具零件的名称、构造以及运作方式;冲裁变形过程讲解,时间约十五分钟,变形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分离阶段;冲裁切断面分析,时间约二十二分钟,分析塑性较差材料和塑性较好材料在断面质量上的差异,包括毛面、光面、塌角比例和毛刺大小;提高冲裁件质量方法,时间约三十五分钟,内容包括冲裁件断面质量影响因素、尺寸精度影响因素以及形状误差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冲裁件工艺性讲解,时间约十分钟,主要介绍冲裁件结构工艺性;教学总结,时间约三分钟,回顾课程重点难点,并布置课外作业。教学要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记忆、理解和精通应用三个层次,其中提高冲裁件断面质量的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讨论题目和作业安排如下,参考书目包括《冷冲压技术》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方式融合投影仪与板书,侧重关键点,分配时段,列举案例或说明,存在挑战。教学安排如下:首先进行教学导入,时长约五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接着讲解冲裁件的精度与断面粗糙度,预计用时十五分钟,其中重点介绍冲裁件的经济精度,普通冲裁落料工艺所能达到的最高公差等级为IT10,而普通冲裁冲孔工艺所能达到的最高公差等级为IT9级;然后探讨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作用,讲解时间约为二十二分钟;随后分析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占用时间五分钟;进而阐述间隙对模具寿命的作用,讲解时长十五分钟;接下来说明冲裁模间隙值的确定方法,同样需要十五分钟;最后进行教学总结,时长三分钟;特别说明,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和精通应用,而冲裁间隙大小对冲裁件质量、冲裁力和模具寿命的影响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方面,推荐参考书目包括《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冷冲压技术》两本书籍,分别由徐政坤建藩和翁其金编著,前者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7月,后者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于2005年5月。【教学实例】 冲裁件品质受三种因素制约,分别是断口状况,大小精确度,以及表面是否平整【教学实例】 冲裁力受间隙程度作用,实验表明,间隙提升会导致冲裁力下降,当间隙达到材料厚度的五至二十个百分点时,冲裁力会减少五到十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间隙对冲裁力作用轻微【教学实例】 通过案例解析,间隙对模具耐久度作用,为降低凸模和凹模磨损,提升模具使用期限,在确保冲裁件品质基础上,适度选用较大间隙值很有必要【教学实例】 讨论冲裁模间隙值如何选定,包含选定依据和具体方式【教学实例】 总结本次课程核心内容与关键点,安排课后学习任务授课计划六课程科目: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授课时间:理论课授课专业:课程总学时2学时实验学时实验课(无)对象年级:类型讨论课(无)项目第二部分四、冲压机械分类及规格题目曲柄式压力机教学手段多媒体与黑板结合使用(条件允许,推荐现场教学) )方法重点()时间教学教学容举例/备注难点(。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具体时间分配如下,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导入,时长约五分钟,主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包括,三种冲裁模的典型结构分析,特点和应用,冲压工序及冷冲模的分类,冲裁模设计步骤,通过二维总装图和三维动画展示介绍模具零件名称,结构组成和动作过程,冲压设备分类,时长约十五分钟,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冲压设备的驱动方式分类,包括机械压力机和液压机,按照冲压设备的工艺用途分类,冲压设备型号表示方法,时长约三十五分钟,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时长约三十二分钟,教学总结,时长约三分钟,教学要求中,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分为,记忆,掌握,精通,应用,其中,设备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以及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讨论,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包括,翁其金,冷冲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2005年5月出版,徐政坤建藩,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化学工业,2004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