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设备的核心部件包括上模和下模,其次还有出料板。整个模具的构造主要围绕这三个关键部分来设计。 【图1】将这三种组件做了归纳说明。
【图1】的构成依据两个标准进行归类,具体要素如下,逐一阐述其构造特点。
1.凸模与凹模的位置
凸模在上、凹模在下(正装);凸模在下、凹模在上(反装)
2.有无卸料板及其布置
处于凸模侧还是凹模侧、是可动式还是固定式
(1)正装无卸料板结构
适用于无需边缘处理的工艺,材料不会进入凸模。可用于多种场合,比如V形弯曲模具,或无需防皱压板的拉深冲裁模具。
(2)正装固定卸料板结构
卸料板设置在凹模一侧,并固定于凹模上。它常用于落料模具。当不需要压边而材料容易卡入凸模时,会采用这种结构。卸料板也常见于弯曲或拉深用的级进模具。虽然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卸料板会遮挡加工区域,使得观察加工情况变得困难。因此,需要切掉卸料板的多余部分,以便更好地观察正在加工的区域。
(3)正装可动卸料板结构
这种装置通常被称作活动式卸料装置,属于常见的构造类型。卸料板设置在凸模一侧,并且具备活动特性。当需要实施压边操作且材料容易进入凸模时,会采用这种设计。它主要应用于冲裁模或者连续模。这种结构常被用于高精度加工的模具。在精密加工模具中,会借助卸料板的导柱或导销来控制卸料板的运动方向和范围。同时,卸料板还能对凸模的尖端部位进行引导,以此提升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匹配精度。
(4)正装下模可动卸料板结构
这种结构中的卸料板设置在凹模旁边,并且是活动式的。当进行弯曲加工等操作,既不需要压边,又需要从凹模中取出制件时,这种设计经常被采用。可动卸料板能够创造出一个空间,让材料可以插入到模具内部。它也适用于拉深工序的连续加工。
(5)反装无卸料板结构
凸模位于下方,凹模位于上方,形成一种倒装构造。这种构造需要在凹模内部配置推出机构。推出机构的作用是将进入凹模的工件推出。采用此类设计的模具通常不配备卸料板,常用于拉深零件的修边工序。
(6)反装可动卸料板结构
采用带活动卸料板的凹模结构,适用于需要施压的工艺。同时,因为物料会经过卸料板的上表面,有时也把这个表面当作物料引导之用。又因为顶出机构也能充当施压功能,所以常用于要求平整度的工艺和拉延工艺的模具。
即便加工方式相同,模具构造不同也会导致产品品质出现差异,比如本应施加压边力却未施加的情况。反之,若本不需要压边却对材料施加了压力,就会造成模具费用上升,所以必须留意这个问题。
结构应配合加工所需的功能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