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类型繁多,为了方便选用,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特定代号来体现。这些代号能够反映轴承的结构构造,规格尺寸,精度级别以及技术参数等要素。
轴承的标记通常由文字和数字构成,整体标记由起始标记、核心标记和结束标记三个部分构成,具体形态参考下图
1.前置代号
轴承的前置代号用来表示轴承的分部件,用字母表示。如下图
2,基本代号
基本代号从左到右依次包括轴承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和内径代号。
1)类型代号如下图
2)尺寸系列代号
尺寸规格的编码由宽高规格的符号和直径规格的符号构成,宽高规格用一位数字表示,直径规格也用一位数字表示,两者从左到右排列。这个编码能够体现同一类型轴承在内圈孔径不变的情况下,内外圈的宽度和厚度差异,以及滚动体尺寸的差异。当然,不同编码的轴承,其整体轮廓和承载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轴承的外部尺寸按一定顺序递增,其支撑负荷的能力也随之增强。每个标准的轴承内部直径都对应一套外部尺寸的排列。这套排列包括七个、八个、九个、零个、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这样的尺寸,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变得越来越大型。
轴承的宽度等级表示尺寸的逐步变大,同时支撑力也会随之增强。每一个外径层级中的所有轴承,都对应着一套宽度等级。具体来说,存在八个依次增大的宽度规格,分别是八、零、一、二、三、四、五、六。
轴承高度存在逐步升高的序列,对应的承重性能也会随之提升。在每一个直径分组中,每种内径规格都配备一套高度等级。具体分为七个、九个、一个、两个四种高度规格,并且数值依次变大。有关向心类和推力类轴承的尺寸等级标记,请参照下图
3)内径代号
轴承内圈直径规格用特定符号标示,这个符号被称为轴承标准内径。具体代号形式如下图所示
基本代号示例
轴承 6208
6-类型代号,表示深沟球轴承;
2一尺寸系列代号,表示02系列(宽度0系列省略);
08-内径代号,表示公称内径d=8×5=40mm。
该型号为320/323,代表一种圆锥滚子轴承,20部分为尺寸系列代码,指代宽度类别为2,直径类别为0,32部分为内径代码,说明名义内径为32毫米,该型号为512035,代表一种推力球轴承
尺寸系列用数字12代表宽度等级,其中1表示宽系列,2表示窄系列;内径代号03表示名义内径为17毫米。
在需要标明种类的情况下,通常把右侧的一些数字以零来填充,例如6000代表深沟球轴承,30000则指圆锥滚子轴承。
3)后置代号
轴承的附加标记采用文字或数字来体现其构造特征、精度等级以及材质的特殊规定等。附加标记总共分为八个类别,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以下几个类别:
内部构造区分标记,属于附加标记的第一类别,由文字符号与数字组合呈现,用以区分同系列轴承的构造差异,文字标记需紧接文字代码,例如:当接触角度为十五度、二十五度或四十度时,对应角接触球轴承的构造差异分别以C、AC和B这些文字标记来体现,具体形态请参照下图说明
2)密封 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如下
3)保持架结构,材料改变代号(后置代号第三组)如下
当轴承保持架结构形式与材料和上图规定不同时采用以下代号
(1)保持架材料表示
F——钢、球墨铸铁或粉末冶金实体保持架
Q——青铜实体保持架
M---黄铜实体保持架
L---轻合金实体保持架
T---酚醛层压布管实体保持架
TH---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保持架
TN---工程塑料模注保持架
J---钢板冲压保持架
Y-----铜板冲压保持架
ZA----锌铝合金保持架
SZ----保持架由弹簧丝或弹簧制造
(2)保持架结构形式及表面处理
H-----自锁兜孔保持架
W-----焊接保持架
R-----铆接保持架(用于大型轴承)
E----磷化处理保持架
D----碳氮共渗保持架
D1---渗碳保持架
D2----渗氮保持架
D3----低温碳氮共渗保持架
C---有镀层的保持架(C1——镀银)
A----外圈引导B----内圈引导
P-----有内圈或外圈引导的拉孔或冲孔的窗形保持架
S-----引导面有润滑槽
4)轴承材料改变代号(后置代号第四组)
公差等级代号属于第5组后置符号。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五个,分别是0、6(6X)、5、4、2。这些等级的精度按顺序从低到高排列。代号都以“P”开头,具体形式为/P0、/P6、P5、/P4、/P2。6X等级仅用于圆锥滚子轴承。0等级属于常规级别,在轴承代号中无需标注。
径向游隙的标记符号属于第六类别,轴承的径向游隙分为五个等级,数值按顺序递增,标记为字母C,具体为C2、C0、C3、C4、C5,其中基本游隙等级不显示在代号中,小游隙等级标记为C2,大游隙等级包括C3、C4和C5。
当公差等级符号和游隙符号需要一同标示时,可以采用简化方式,将公差等级符号与游隙组组合在一起表示
号(0组不表示)组合表示。
如/P63表示轴承公差等级6级,径向游隙3组;
如/P52表示轴承公差等级5级,径向游隙2组.
7)配置代号(后置代号第7组)
组配主要结构形式及代号如下
4代号编制规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