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迎亮:干一行爱一行,专注汽车模具维修技术创新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1

工匠金句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郭迎亮

对车辆品质的严谨把关通常始于钣金流程,而模具则是该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部件。郭迎亮在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冲压车间担任模具维修经理,已经38岁了,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拥有《用于给工件标记批次号的标记装置以及冲压设备》等4项专利,并且完成了120多项技术改造,他专注于汽车模具维修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擅长解决模具维修难题,被誉为“魔法师”。

在汽车制造舞台上“跳出最漂亮的舞步”

郭迎亮在高校攻读的学科是机械学,致力于汽车工业领域的工作,是他求学期间逐步明确下来的事业方向。

2013年,郭迎亮成功加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刚踏入工作领域,就能进入这么知名的汽车制造公司,让他的职业道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考验。他清楚明白,在这个璀璨的平台上,唯有“施展最出色的才能”才能与之匹配。进入公司后,他一直留在冲压车间,那里严谨、高效、创新的精神,让他更加执着于汽车行业,决心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

郭迎亮表示,在华晨宝马任职期间经历了挑战和付出,然而更从中获得了成长和感激之情。由于,企业为他搭建了不断开拓进取的平台,磨砺出他追求卓越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模具对冲压工艺水平至关重要,郭迎亮每天都要处理汽车模具维修事宜,他和工友们用心维护汽车模具,保障了华晨宝马汽车的生产顺畅。

丰富知识储备助力巧解模具难题

汽车模具维修技术_华晨宝马冲压车间创新_冲压模具设计考试题

2016年那个冬季,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的冲压区域,侧围模具的翻边装置遭遇了全面故障。倘若无法迅速解决,整个冲压部门的生产活动将被迫中断。

郭迎亮认真检查后,了解到是那个模具因为使用时间太长、构造存在不足,生产时整形部件的位置完全错位,致使模具整体损毁。他率领团队成员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钟头,对模具破损的部分实施了精确的修复。当郭迎亮回想起模具修复的经过时,他谈到:"那一刻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名文物修复专家,自己仿佛是在故宫修复国宝。"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促使郭迎亮把旧模具修复得焕然一新,从而防止了公司非预期的停工状况,也保护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这次迅速解决模具问题,得益于郭迎亮长久以来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修理模具必须熟悉机械加工、钳工等多项技能,为了系统学习各项必要技能,郭迎亮有空闲的时候就向钳工老师傅咨询具体难题。他还有一本内容丰富的操作笔记,里面清晰记载了三百多条容易混淆的专业词汇和工艺关键点。此后,这本技术笔记也成了技术工人们竞相学习的参考资料。

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

2018年,郭迎亮职工创新工作室宣告成立;2020年,这个工作室被评定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向工作室的成员们确立了工作宗旨:公司遇到何种生产上的挑战,创新工作室就必须解决这个挑战。

为了提升模具电气线路的查验速度和查验精确度,降低模具电气线路故障造成的设备停机时长,他亲自负责设计制造了冲压信号模拟电控设备。这项创造让众多模具电气线路故障在生产线现场得以妥善处理,促成故障处理环节前移,不仅增强了故障处理的精准性和速度,并且使停机时长降低了三成以上。该项目取得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还赢得过2019年“盛京杯”沈阳工业设计大赛(创新工作室组)的金牌。

二零二四年,得益于上级领导与工会的扶持,郭迎亮劳模创新工作室同北京首钢创新工作室紧密协作,同时拥有沈阳工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援助。现阶段,汽车覆盖件冲压领域尚未达成全自动化无人化生产模式,主要因为智能模拟与实际操作存在出入,且涉及因素众多。郭迎亮正与协作单位密切合作解决这一难题,探索借助监测板材成型状况来达成冲压指标自动优化的路径,同时开展钣金模具高精度模拟的相关任务,持续为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郭迎亮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郭迎亮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经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十三件,他每年都会带领团队处理超过三百个有记录可查的技术难题;同时他鼓励同事们改进工作流程以降低材料消耗,单单这一项改进措施,到二零二四年年底就为公司节省了一千四百九十一万九千元开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东/文  王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