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市竞速赛打响!创新与数字化成发展主旋律,产业协作待突破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3

创新和数字化技术成为工业大市发展的主旋律

企业突围的背后是城市产业链“卡位”的突围

产业协作的生态圈需要城市之间的协作

“广东制造”+“港澳服务”将为广东制造业提供支撑

眼下,一场“工业大市”先进制造业竞速赛正在打响。

深圳去年首次成为全国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双料冠军,今年计划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基地,安排247个现代产业项目,总投资898.9亿元,涵盖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芯片生产线等。

上海作为国内历史悠久且实力雄厚的工业中心之一,在去年经历了投资力度空前的年份,191个市级重点工程预计完成投资额高达2150亿元,其中涵盖了ABB机器人大型生产基地项目以及华为技术研究机构等。

去年首次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稳固制造业城市地位”的广州,在一季度达成344个产业项目签约,涉及总投资额5473亿元,其中包括孚能科技、融捷锂离子电池等项目。

苏州被誉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地级城市,第一季度动工建设的投资额超亿元项目共计385个,累计投资总额高达2490亿元,这些项目主要涉及电子通讯、机械加工、生命科学和新型材料这四大核心产业,并且覆盖了绝大部分关键性的子行业领域。

……

现在,世界工业构造正在快速变化。高精工业既由旧式工业的改进而来,也得益于新式科技的影响。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最先在高精工业中锻炼成熟的,就能形成深厚的产业基础,持续增强都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广东当前已形成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五个工业产值破万亿的城市格局,接下来哪个地区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工业强市怎样借助区域合作,促进本省制造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升级换代,争取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占据更优位置?

“万亿工业大市”蓄能开新局

手机远程操控工厂实现个性化汽车制造,每六十秒就能完成一台电动汽车的产出;橘色自动化臂有规律地反复运动,自动化设备正在组装制造一台台崭新的自动化设备……工业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础,广东省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得益于作为工业强省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

赛迪顾问所出的《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报告》显示,广东省内共有十一个城市入选该榜单,其上榜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二位。

广州市坚定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第二产业持续增强。2022年,该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为7909.29亿元,较上年增长1.07%,占GDP的比重提升至27.4%。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61.6%。

按照计划,广州致力于构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批发零售与住宿餐饮、建筑业与规划设计、现代金融、医疗与健康、文化创意、时尚产业等八个产业领域,每个领域都计划达到万亿规模,同时集中力量发展超过二十个产业领域,每个领域达到千亿规模,并且培育众多百亿级的新兴产业领域,以此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群体系,分为万级、千级和百级三个层级。

深圳要成为工业龙头城市,先进制造业是关键着力点。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十项重点工作,把打造世界一流的前沿制造基地放在了首位。要重点培育以尖端制造为核心的二十个新兴战略产业,同时为八个未来产业进行战略部署。

这种产业的根本属性是高端制造,体现深圳希望拓展的、乃至“完善产业链”的领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高端制造与数字科技关系密切,因此深圳推行“厂房建在楼内”政策,以应对空间不足问题,而紧凑型的布局方式又反过来推动了产业群体的协同进步。

佛山市和东莞市都是经济总量突破十亿的制造业都市,它们的前行轨迹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佛山是全国仅有的制造业升级综合改革试点,2022年工业产值在地区经济总量中占比超过半数,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五。当前,佛山的新能源车和高端装备制造已形成千亿规模产业集群,未来将把工业机器人、新型储能和医药健康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力求取得显著进展。

东莞把精力集中到“创新科技+制造升级”,建议支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中心,着重培养达万亿的电子信息、五千亿的装备制造行业,形成一些千亿的主导产业,希望到2025年能再添五个千亿级的产业板块。

先进制造业发展_区域协同推动产业升级_冲压加工 中山

惠州依托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的发展,已经位列广东省第五个工业产值过万亿的城市,2022年其工业领域投入资金达到1396.5亿元,同比增加42.1%,这项数据在全省中排名第一。部分研究人士认为,惠州位于深圳、广州、东莞等经济实力强劲城市的邻近区域,往后有望吸引到更多的优质工业项目。

下一个广东省内工业产值超万亿的城市是哪里?根据《2022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名单》,珠海作为一匹黑马,排名到达第21位。当前,珠海的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体量已经进入全国前十行列。今年,珠海设定了全年工业投资达到千亿量级的目标,致力于快速构建具有国际顶尖水准的制造业集中地。

中山和江门,除开珠海之外,也被看作是未来可能成为“万亿工业强市”的热门候选地,中山方面承诺今年工业投资要增加百分之六十,立下了明确的指标;江门则计划全年吸引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两千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以此确保工业投资总额能跨过千亿元大关。

这些基础较扎实的工业城市,需要借助引入重点工程、实力雄厚的公司、尖端科技、优秀人才等途径,为促进制造业发挥主导作用、实现产业深度变革、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表示。

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最近召开的上海2023年市重点项目建设会议披露,2023年是上海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191个市重点工程计划实现2150亿元产值。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重要工业城市,上海始终是中国工业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目前已经培育出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精密装备制造、智能科技等支柱产业。

今年开年,全国各地的工业大市都铆足劲布局先进制造业新赛道。

成都率先在国内倡导“构建生态圈与强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目前已成功建立起12个产业生态圈以及26条核心产业链,充分展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集群合作的优势。在这些领域中,航空航天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最为突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提前进行战略部署,成都已经抢占了这些产业的先机,获得了领先地位。

武汉这些年不断推动主要行业的调整,逐步将钢铁、石化等旧式产业,替换为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这两个核心产业。

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实现更高级别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许多工业发达城市竞相争取的焦点领域。

杭州是率先采纳数字经济的城市之一,该市推行了“新制造业计划”,意图让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同步发展,以此再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领先城市”的声誉——计划在2025年,全市数字核心产业总收入达到两万亿元,其经济贡献超过七千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百分之三十。

苏州现在已经具备三个规模达万亿的产业,分别是先进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在纳米技术、光纤通信以及新材料这些方面拥有顶尖实力。

当前国际竞争和科技发展态势显示,产业进步不再单纯依靠土地、成本和人力要素比拼。随着高质量发展标准提出“制造”向“智造”升级目标,创新能力和数字化手段已明确构成工业重镇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区域竞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每件汽车组件历经压制、拼接和上漆处理后,便被送往组装区域。随后,自动化设备挥动臂膀与人力配合,一辆纯电动汽车便从制造线上驶离……在西安高新区内的比亚迪西安工厂,每分钟可完成两台车辆的组装任务。过去二十年间,比亚迪持续向西安投入资源,逐步拓展了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轨道交通建设和汽车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使得西安成为比亚迪除深圳本部外,产业分布最为均衡的地区。

公司取得突破,源于城市产业环节的重新定位。汽车行业对经济体系转型作用显著,它通过完善整个产业环节,使新兴汽车制造企业获得制造与研发方面的更多主导权,并且带动了各工业中心的新能源车领域、高端制造集团的持续繁荣。

产业合作的环境需要城市间的联合,政策促进配合以外,依据公司在不同地点的生产分布变化,也能造成城市间的生产联合作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负责人林江表示,从过去的简单加工到技术革新的高端制造,也是从各自为政到联合互助的演变。随着制造业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也越发强调地区之间的合作。

最近,广东省前往上海和江苏地区执行内外资融合的招商引资任务,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与协作。根据近期公布的《广东省促进招商引资提升发展水平若干政策条款》,除了要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盛会、拓展国际国内产业联动之外,还计划每年举办珠三角地区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与招商会议,以此推动“一核一带一区”的产业链条互补与协同。

林江认为,珠三角九市之间的互动,以及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区域的联合,需要加强,这样才能促进先进制造业的迅速进步。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阶段,寻求合作是广东当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香港和澳门在大湾区内部,是广东工业发达城市之间合作交流的关键对象。自从香港重新开放边境之后,今年广东多个地方纷纷派出招商和参展队伍前往香港,目的是促进大湾区更加紧密地对接国际资源,吸引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质企业前来投资设厂。

广东的制造能力加上港澳地区的服务支持,将给当地制造业带来助力。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提议,两地可以携手优化产业分布的整体规划。他建议利用港深创新及科技合作园区,吸引国内外公司入驻,使合作区域成为获取尖端技术、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