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基本术语介绍:实体、自检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4

基本术语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实体: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产品,指的是活动或过程所产生的成效,涵盖实体物件、程序系统、操作规范,以及专业提供,并且包含这些要素的搭配组合。

工作执行者按照既定规范对任务实施审视,旨在判定被检对象是否达标,并对执行流程加以管理。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包括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

工作人员的构成要素包括品质观念,担当精神,实践手法,精神状态,专业能力等方面。

设备性能方面,需要考虑精度维持能力,运行平稳性,故障率,部件匹配松紧度,以及定位定量机构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材料方面需要注意:其化学构成和物理特性,以及附件、组件和零件的表面状况或内部品质。

工艺流程的布局是重要考量,工序间的配合也很关键,加工方式需要精心挑选,操作指引文件也必须制定完备。

环境方面要注意,生产地点的气温、空气湿气,声音干扰,震动现象,光线条件,空间内空气洁净状况,以及工作场所的污染水平。

质量检验

检测,涉及对物件某些方面的研究,例如进行测量、进行查验、实施测试和进行评估,把得到的数据和既定标准对照,以及明确每个方面是否达标的工作。

质量检查工作的主要作用包括:确保品质达标,也就是起到控制作用,这是最核心的作用,同时能够进行风险防范,及时通报情况,并且实施监督管理。

3.双“三检制”

按人员分:自检、互检、专检

按工作性质分:首件检验、序间检验、末件检验

首次检查:每天制造的1到3个物品需要经过查验,同时要填写《自我检查登记簿》,以此防止大量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成品核查:每日工作结束时的最终1个或数个产品,使用者需要完成制作完成后的自我查验。

按检验的程序分:

进货环节需对各类物资实施质量把控,包括原材料、外购品以及协作加工的物料。具体操作如对用于冲压的板材和卷材,在入库时进行检测,并在开卷剪切阶段继续进行质量监控。

工序检验指的是在某个环节制造任务完成后实施的质量确认活动,具体表现为生产环节中的自我审查、同伴复核以及专业检测等不同形式的检验工作。

(3) 最终检验(成品检验):对完工后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质量问题的处理

1. 质量问题处理的两个原则:三不放过原则和逐级上诉原则

问题未查明不停止,责任未查实不停止,整改措施未到位不停止。

目的: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逐级上报规则:概括而言,当发生质量状况时,执行者需先向组长反映,组长再向现场技术人员反映情况。这种逐层递进的汇报方式是必要的,不可跨级汇报,除非遇到特殊情形。

2.不合格品的控制

不合格:没有满足规定的要求。

存在不符合预定功能需求或合乎情理的预期情形,尤其涉及安全层面的标准。

工作中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采取的措施:

划分界限,区分范围,进行评估,加以处理,落实对策,杜绝后续问题发生

冲压模具落料冲孔设计_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_质量检验标准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有:返工、返修、降级、报废、拒收等。

返工:对不合格品所采取的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返工是指针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所实施的补救手段,即便这些手段并非按照既定规范来执行,然而它们依然能够达成预定的使用目标。

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

返工完成的东西既算不上达标,也不算作次品,不过返修弄好的物件肯定属于次品。

3.检验和试验状态

要维持生产流程稳定,不能让没经过检查或检查后没定性的产品进入下一环节,也不能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弄混。为此,操作规范明确了产品的四种检查和测试情况,并且用不同颜色来区分。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分类:

(1)已检验合格→绿色

(2)已检验待判定→黄色

(3)已检验不合格

A.返工、返修→黄色 B.报废→红色

(4)未检验→白色

冲压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1. 落料冲孔(修边)

缺陷:毛刺过大、变形、表面划伤、尺寸不符、少孔等。

边缘突出导致模腔配合松散或过紧;刀口老化;定位不精准;上下模错位等情况发生

(2)变形→孔距太小;压料板与凹模型面配合不好;间隙过大等

表层出现刮痕,源于操作中存在拖拽动作;板料在剪切环节易受损伤,产生刮痕现象。

(4)尺寸不符→上料不到位;定位装置损坏或松动,位置窜动等

(5)少孔→冲头折断;冲头长度不够等

2. 拉延

缺陷:拉裂、起皱、表面拉伤、波浪、鼓包、凹坑、麻点等。

拉裂现象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凸凹模R角半径设置得太小,或者压边力施加得过于强烈,又或者是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的性能欠佳,还可能因为材料尺寸超出标准,也可能是凸凹模之间的间隙过于狭窄,或者是润滑措施不到位,亦或是定位环节存在偏差,甚至凸凹模R角与拉延筋的形态不顺畅,或者表面出现了拉毛现象

出现褶皱,是因为凸凹模R角半径偏大,或者压边力不足,也可能是材料尺寸偏小,还可能是凸凹模间隙过大,或者是润滑过度,也可能是定位出现偏差,又或者拉延筋设置不当,高度不够等

工作面出现刮痕,表明模具接触部位有损伤;材料表层存在瑕疵;润滑剂内混有异物、碎屑等杂质

表面出现波纹、凸起、凹陷、细小斑点等情况,通常意味着施加的压力不足;这可能是由于润滑处理不到位,或是模具内部空腔不够洁净;同时,原材料表面也可能存在污染,或者通气孔被堵塞;此外,模具工作面不平整,以及润滑剂质量差,也都是可能的原因。

3. 翻边

缺陷:翻边不垂直、翻边高度不一致、翻边拉毛、翻边裂等。

(1)翻边不垂直→凸凹模间隙过大

边缘高度存在差异,导致模具有间隙不均,定位出现偏差,切割出的零件尺寸不准确

(3)翻边拉毛→刃口有伤痕;零件表面有杂质;刃口硬度太低

翻边出现开裂,修整边缘时发现毛边很锋利,凸模和凹模之间的距离过于狭窄,翻边部位存在形态上的急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