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冲压生产线上,机器人手臂活动自如,金属板通过冲压、攻牙、铆接等多个步骤加工,数秒之间,一台电视背板就制作完成,呈现出现代化的“智”造画面,这说明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四川长虹技佳精工有限公司在冲压方面具备强大能力,它体现了该公司对生产流程的精心优化,显示了其精细化管理对细节的严格控制,也反映了其在基础制造领域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01
[id_2021052119]
精益理念重塑基础制造
很久以前,这边是另一种光景,长虹技佳冲压工程工艺负责人兼产品负责人吴松站在2000T自动冲压设备边,话语中充满怀念。那个时期,常规的制造方式是依靠大量劳动力,通过人工挑选原料,每件成品重约20公斤,每次装卸需要两个人配合,加工一件产品要动用30个人,而且工人的工作负担很重,每小时只能完成不到60件,在这种繁重的劳动条件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工人的安全都难以确保。
这个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它不再局限于机械化的表面功夫,而是以精密生产为核心理念——借助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细致剖析,涵盖从初级物料切割到最终产品组合的每一个步骤,都经过重新审视、改进和整合:去除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物料搬运过程,使得一整批重达吨级的原料能够顺畅地从入库流转到成品产出;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具装置来处理废料,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还把设备闲置的时间控制到了最低限度。该项对根本制造步骤的改进,令生产资源运用程度增加了三成,同时也为往后数字化革新奠定了稳固基础。
现阶段,数字化发展势在必行:从原料供应到冲压加工,再到焊接组装,所有工序都达成信息共享,消除了数据壁垒,这并非单纯的技术叠加,而是精益化运营向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每一个流程中的数据传输,都映射出基础生产中“怎样操作、效果如何”的持续改进。
西南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2000T全序冲压生产线最为突出,堪称精益制造的典范体现:6台液压冲床和2台机械冲床的配置,是依据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生产能力进行的精密规划;14台机器人的作业流程,来自对“冲压-铆接-检测”整体环节的全面改进。在此,“钢铁巨兽”的高效运作,实际上是基础生产实力与精益工艺的有机结合。
自动化检测设备同样表现出色。在大型连续模冲压环节,AI检测系统持续拍摄大量图像,只有通过高清摄像头的严格筛选,产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在铆钉检测位置,仿形机械臂如同精密探针,对23颗直径为3毫米的小铆钉逐一进行检测。一旦错铆高度超过2毫米,声光报警装置就会立即发出警报。过去全凭肉眼检查,一天下来容易头晕手颤,如今次品想要混出产线都很困难,质检人员如此说道。
更加出色的是在“卷”“代”“板”工艺方面实现了创新。一卷吨位的原材料从进入仓库到转变为零件,无需经过横向切割和转运的步骤,自制的冲压模具配合自动去除废料装置取代了人工清理工作,这减轻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并且节省了设备停机的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资源利用效能。
这种对根本制造步骤的渐进式革新不断累积,最后形成了真正的竞争优势——单次冲压的成品率能达到九成九以上,客户接收产品的合格程度能达到九成九点五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精细化管理思想在基础生产领域得到了有效实施。
02
技术突围战
小投入里的精益智慧
传统冲压作坊的弊端,一度是业内普遍面临的困境。钣金重件多依赖工序模具,单件生产需众多工人协同操作,伴随电视产品尺寸与重量的增长,工人的工作负担显著加重,造成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足,同时人员作业安全存在隐患。
这条2000吨全序一体化自动生产线,以投入少产出多、有效利用现有设备为基础,同时参考了产品种类和机器型号的分布情况,最终选择了油压机和机器人组合的配置方式。在安排生产流程时,考虑到原有油压设备的结构特点,并且结合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生产能力的预估,最终决定采用横向排列的方式,这样做能够使整条生产线的工作效率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吴松这样说明。这可是业内头一回碰到,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彰显了以小博大、高效益的宗旨。这种“分毫不浪费”的态度,让生产线效率达到顶点,也让基础制造能力的进步成本易于掌控、成效明显。
100寸背板更新2000线体的实施过程,是精益生产攻克难题的典型实例。更新期间,吴松带领项目团队同仁经历了一场艰苦且异常坚决的克难战役。100寸背板部件重量接近60斤,体积相当可观,在研发环节,每天需要反复将沉重的背板运送到检测室进行查验,两个月中,项目团队所有成员都明显消瘦了。产品研制既消耗精力,也考验智慧。吴松身兼产品主管与技术领头人,必须处理背板部件的弹跳状况、扭转难题以及大面积平整度欠缺等诸多挑战,只有克服困难,他带领技术集体通宵达旦,力求完美……最终让产品保质保量交付,赢得客户普遍赞誉,并在用户端成功面市。
以精简高效、自动运行、数据驱动、智能控制、生态环保为准则,长虹技佳已经建立起连续作业体系,借助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实际运用,达成了安全水平、工作效率、产品品质、运营费用四个方面的显著提升,机器整体效能提高了百分之三十,每个产出价值的能源消耗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二。目前,二十多条自动冲压生产线,加上三十多台柔性装置,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能够实现每年制造一千零十万套液晶模块,以及八百零十万台空调的产量。
03
精益管理持续升级
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进入工厂控制中心,显示屏上闪现的指标显现出高效运作的路径。凭借不断的开拓进步,长虹技佳已经构建了“无缝折弯工艺”“曲面塑造工艺”“CAE解析工艺”“辊压成型工艺”等十项关键工艺水平;明确了“金属板件&压铸模具”“金属板件冲压”“铝合金压铸及精密制作”“表面处理电镀”等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年生产总额将近十五亿元。
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正在逐渐影响到长虹技佳的各个业务板块。FMS柔性制造系统能够全天候迅速制作样板,客户早上提交要求,当天下午就能拿到实物;公司设于绵阳、中山、合肥的四个核心工厂,如同四柄精准的刻刀,在国土上刻画出高效的生产协作脉络。
长虹技佳的冲压车间内,各种机器运作的声音不断响起,反映了制造业发展的新阶段。这个场所不仅展现了钢铁的强大,也传递出科技的人文关怀。目前,长虹技佳精密的冲压业务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冲压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在行业内名列前茅。今年,它还被授予了“四川省优秀级智能制造工厂”的称号。
长虹技佳一位负责人透露,接下来,该公司将持续致力于基础制造能力的精细改进。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间,公司打算注入数以千万计的资金,进一步增加在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智能供应链体系、数据安全防护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等领域的资源投入,目标是在2027年打造出顶级水平的智能制造工厂……所有这些举措的根本,在于持续巩固的基础制造能力,以及已经深入公司血脉的精益求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