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4日,南部战区海军在南海海域开展了常规巡航任务。与此同时,菲律宾与印度近期在南海开展了所谓的“联合巡航”活动,我战区部队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并严密监控相关动态。近期,菲律宾试图将印度卷入南海纷争,印度海军派出三艘战舰,这是它们首次参与南海的所谓“联合巡航”活动。与此同时,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问印度,并且有消息称,菲律宾可能将采购印度生产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
印菲所谓“联合巡航”
象征意义远远高于现实意义
央视新闻截图
自今年七月下旬起至八月初,南部战区在南海海域展开了三次巡航任务,具体日期为7月29日、7月31日以及最近的8月3日至4日。其中,前两次巡航活动连续进行,共计两天,期间出动了多架解放军战斗机以及052D型驱逐舰等装备。而最近的一次巡航则是按照常规进行的。
值得关注的是,南部战区在最新发布的声明中明确指出,频繁的巡航活动与菲律宾近期试图引入域外势力,企图搅动南海局势密切相关。南部战区表示,菲方的这一行为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战区部队已持续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对于任何试图在南海制造混乱、炒作军事活动的行为,都将予以严格控制。
李亚强,一位时事评论员,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指出,我国解放军海上部队执行着多样化的巡逻职责,这些任务涵盖常规巡逻、应急巡逻以及战备警戒巡逻等不同形式。具体到时间点,8月3日和4日,南部战区所进行的是定期的巡逻活动,而在7月29日,则执行了战备警戒巡逻任务。
在此之前,解放军在台海的军事行动中频繁出现“战备警巡”一词。《解放军报》曾对此进行过详细阐述,指出“战备警巡”的演练本质上等同于作战准备,而演练时的状态也等同于作战状态。部分外国军队则进一步强调,“战备警巡”在运用“最尖端武器”的同时,旨在通过非对抗性手段来维护地区稳定,其震慑力显著。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方式有助于预防冲突,并降低误判的风险。
菲律宾的影响微乎其微,我们无需特意应对。我国海军面对菲律宾海军,实力雄厚,足以应对。不仅南部战区,即便是南部战区下辖的舰艇支队,也能轻松击败其海军。此举更多是为了保障我国海域安全,确保战备稳定,以及维护国际安全。李亚强如此分析。
菲律宾“何塞·黎刹”号护卫舰(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菲律宾所宣称的“联合巡逻”行动与我国解放军在南海的常规巡逻活动时间相吻合。菲律宾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罗密欧·布劳纳在4日表示,这次印菲“联合巡逻”进行得非常顺畅,并未遭遇任何突发状况,同时也驳斥了外界有关他们遭遇了中国海军舰艇的传言。
针对印度与菲律宾媒体大肆渲染两国海军的“联合巡航”事件,有评论指出,尽管印度是首次在南海开展此类军事活动,却选择以“联合巡航”而非“联合军演”的形式进行,这反映出印度政府扭曲的心态。一方面,印度多年来一直高调宣称要介入南海事务;另一方面,印度此次派遣三艘军舰来南海,却选择不发射任何武器,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激怒中国。
直新闻观察到,在此次印菲“联合巡航”活动中,五艘军舰组成的编队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东道主的菲律宾仅派出了两艘军舰,而作为客人的印度却派遣了三艘,其中包括“德里”号导弹驱逐舰、“沙克蒂”号补给舰以及“基尔坦”号护卫舰。
“德里”号不仅承担着任务旗舰的角色,然而这种型号的舰艇已显陈旧。“德里”号服役已有28载,其最大排水量约为6700吨。该舰采用了传统的舰体设计,并装备有反舰导弹、防空导弹、舰炮以及反潜鱼雷等多种武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菲方仅派遣了“米格尔·马尔瓦尔”号和“何塞·黎刹”号两艘护卫舰,其排水量甚至不及“德里”号的一半。
有观点指出,此次印菲两国联合巡航所蕴含的象征性价值显著超越其实际作用,双方特意选择在南海这一敏感区域进行联合演习,其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记者布埃纳·伯纳尔指出,菲印两国政府均明确指出,此次演习将在黄岩岛周边海域进行。这一区域颇为敏感,2012年,中菲两国在此地发生过对峙,该事件进而导致了2016年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的爆发。
李亚强,一位时事评论员,在针对深圳卫视直新闻的评论中提到,南海地区的这两个国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引发重大的影响和动荡,我国完全有能力进行控制和妥善处理。即便是美国对菲律宾提供支持,菲律宾也无法做出更多的有害举动,更不用说印度了。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这些趋势,但同时也不要过分看重它们。
菲总统马科斯高调访印
作秀给谁看?
印菲此次“联合巡航”的时机颇具深意,恰逢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印度进行其首次的国事之旅。马科斯率领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代表团,其中包括10名内阁成员,且访问时长达5日,这成为马科斯迄今为止海外访问中最长久的一次,充分展现了菲律宾对拉拢印度的极大重视。
最新资讯传来,马科斯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正式的交流,并在会谈中达成了13项新的合作协议,这些协议覆盖了国防、海上安全以及执法等多个重要领域。此外,马科斯与莫迪共同宣布,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正式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时报》报道,菲律宾与印度达成了一项全新的“布拉莫斯”导弹合作安排,并签署了一项总价值达3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自2022年以来,菲律宾已开始从印度引进“布拉莫斯”导弹,目前正逐步推进导弹的实际交付与部署工作。依据既定合同,菲律宾从印度引进了三套“布拉莫斯”型岸基反舰导弹系统,总价高达3.75亿美元,该套系统包括导弹、可移动发射装置、雷达监测车辆以及指挥车辆。其中,首套系统已于去年四月交付使用,而第二套系统亦于今年四月通过海运完成交付,预计下一年的此时,该订单的所有系统将全部到货。据最新消息,菲律宾正考虑增购六套此类系统,预计追加的总费用可能将超过7亿美元。
需注意的是,菲律宾计划将前三套“布拉莫斯”导弹系统部署在长达12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这一区域从吕宋岛西部延伸至巴拉望岛,从而在南海北部航道构建一道“火力封锁带”。一旦九套系统全部到位,其覆盖范围将扩展至巴士海峡至民都洛海峡的关键航道,其险恶意图显而易见。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此次事件标志着印度在5月份针对巴基斯坦展开的“辛杜尔”军事行动中,成功运用“布拉莫斯”导弹系统对巴方空军基地、雷达设施及指挥机构实施打击,进而获得了该系统迄今为止的最大订单。然而,在此次行动中,印度的“阵风”战斗机不幸被巴方配备的歼-10CE战斗机击落,这一事件引起了外界更为广泛的关注。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的记者希夫·阿多尔在报道中提到,“布拉莫斯”导弹为印度国产,故此订单亦与地缘政治因素有关。然而,这款导弹无疑是印度最强大的攻击型武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完全由印度自主生产,全球范围内并无其他地区能够生产此类武器。
实际上,那位记者的表述并不完全正确,“布拉莫斯”导弹最初是由印度和俄罗斯共同出资成立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所研发,起初对俄罗斯的技术有着极大的依赖。尽管印度长期致力于将“布拉莫斯”导弹实现国产化,但本土化程度仅有65%,只有当印度制造的导引和助推器部件被替换上去,这一比例才有机会提升至大约80%。在关键领域,冲压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依旧严重依赖俄罗斯,自主技术的实现面临较大困难。
尽管如此,印度依然迫切需要通过出口武器和装备来补充其国防预算,2025年,印度的国防出口额实现了78%的同比增长,其中“布拉莫斯”导弹的销售额尤为突出。此外,印度还积极向越南、印尼等国家推广“布拉莫斯”导弹,力图复制其成功经验。
在印度国内,对于向菲律宾出售“布拉莫斯”导弹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印度快报》曾发文提到,印度与我国在藏南地区存在矛盾,若印度意图介入南海事务,或许将导致其不得不在两个战线上同时面对我国的挑战。印度战略研究中心(IDSA)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印度在印度洋地区长期以来的战略利益,比如对马六甲海峡西口的主导权,也可能因过度干预南海问题而受到损害。
李亚强在时事评论中指出,印菲两国在军事合作上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协同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武器装备与现代化战争的需求相去甚远。此外,菲律宾与美国签订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若菲律宾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装备,更倾向于选择美国的产品而非印度的。因此,菲律宾采购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或许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无奈之举,就像是从乞丐那里买些东西的心理。”李亚强说。
有观点指出,印度与菲律宾的接近,实乃两国在特朗普将它们视为“印太盟友”后遭其抛弃,为求自保而不得不采取的联合行动。在马科斯访问印度之际,菲律宾还计划增购“阿卡什”短程导弹和反潜直升机,这一举措进一步表明了菲律宾对美军事援助的疑虑。两国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感到尤为忧虑,菲律宾可能因这一新关税政策每年遭受数十亿美元的出口损失,而印度在美俄之间摇摆不定,现在又遭遇了特朗普新一轮的关税威胁。
因此,马科斯此次访问印度,双方旨在科技、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马科斯还将赴印度南部的关键科技城市班加罗尔进行访问,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在面临美国关税的威胁之下,进一步拓宽与其他经济体的经贸联系。
作者丨朱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