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冲压件制造领域,相较于冷冲压工艺,热冲压技术能够有效兼顾轻量化设计、碰撞安全性能,同时解决高强度冲压件回弹及模具磨损等难题,因而备受关注。热冲压工艺需借助成形模具进行,而成形效率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模具设计的合理性。那么,影响热成形模具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番!
在热成形模具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关键因素包括镶件冷却系统的布局、模具的强度以及密封性能等,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镶件冷却系统的布局,这对于确保热成形件在成形后能够获得适宜的冷却速度至关重要。基于此,热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主要划分为钻孔、分层、浸出、熔炼以及铸造等五种主要类型。那么,这些不同方法各自又有哪些优劣之处呢?请继续向下阅读了解详情!
1.钻孔型
在凸凹模面下方,钻孔型设计尽可能多地安排了管件,从而完成了镶块冷却系统的布局。此类设计便于加工和模具更换,且具有优良的通用性;然而,它无法通过模具进行加工,且模具冷却存在不均匀的问题。
2.分层式
采用分层式加工工艺,冷却管被用作模具表面与其它零部件的连接部分,该工艺具备易于后续加工、传热面积广阔、密封操作简便等优势;然而,它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需使用高精度加工设备、冷却管结构复杂且传热效果相对较差。
3.淋蓬式
在模具表面布置若干小孔,并在孔中安装喷嘴,通过喷射高压冷却剂至热钢板内部以完成淬火及冷却过程,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冷却效果显著,材料相变充分,且零件的力学性能出色;然而,其缺点包括加工难度较大,且模具表面易残留水滴,这会严重损害模具表面,进而缩短模具的使用寿命。
4.熔铸式
熔铸式模具是通过将固定冷却管整体嵌入砂型中来制成的,随后运用铸造技术获取模坯,经过加工便可以得到完整的模具。这种模具的冷却管布置十分灵活,跟踪效果出色,管道密封既简单又可靠,加工起来也方便。然而,其缺点在于模具的强度相对较弱,熔铸工艺较为复杂,并且实现管道与基体的冶金结合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因此难以对局部进行压模修复。
在四种热冲压模具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钻孔及分层技术被广泛采用。至此,小编关于冲压模具设计及制造方法的介绍已告一段落。那么,各位读者对冲压模具又有多少认识呢?期待与大家在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