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面临“难以招募到技艺娴熟的员工”的困境,而毕业生则苦于“难以找到匹配的职位”,海宁却通过一种新型的教育培养方式破解了这一难题。2023年9月,海宁产业人才学院联合宝捷机电等企业,以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创建了专门的实训基地。目前,已有40多名学员成功完成学业,他们填补了企业中关键技能岗位的空缺。
最近,记者探访了浙江宝捷机电的模具设计部门,目睹了两位面容仍保留着校园学子纯真气息的年轻人,他们正熟练地操作电脑鼠标进行冲压模具的设计。令人惊讶的是,就在几天前,他们才刚刚手握大学毕业证书,而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合格的初级模具设计师。
我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是冲压模具相关工作,这一岗位要求我必须精通CAD、Topsolid等二维和三维软件的操作。模具设计工程师刘毅琨指出,在试模环节,常常会遇到各种意外状况,需要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此外,他还需熟练掌握模具的调试技巧以及磨床线切割技术的应用,以确保他所绘制的每一份图纸都能达到准确无误的标准。
刘毅琨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攻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加入由海宁产业人才学院与宝捷机电联合创建的精准实训基地后,短短7个月便掌握了独立上岗的技能,并且现已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署了劳动协议。记者得知,该精准实训基地依据目标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反向设计课程,将通用技能、产品工艺等关键内容融入教学体系,同时由企业技术精英亲自授课,从而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实现百分百的契合。
刘毅琨提到,经验丰富的师傅会凭借他们的实战经验和过往的错误教训,亲自传授技艺,确保我们的技能能够满足岗位要求,从而避免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宝捷机电的人事行政经理钟雯景向记者透露,公司目前设有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两个岗位,正参与精准实训项目。每位学生都得到了企业资深师傅的“一对一”指导,学习专业技能。以模具设计岗位为例,尽管主要任务是在电脑上绘制图纸,但企业还特意安排了模具维修、车床和铣床等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从设计到生产的完整认知体系。
钟雯景透露,首批经过精准培育的学员共有十名,最终仅剩九人,而这九人的技能水平均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合格标准。她进一步指出,若通过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要找到与目前学员相当水平的培训对象,所需的时间大约是两年,而现在仅需大约七个月即可实现。
市人社局透露,首批参与精准实训的学生自2023年9月起已抵达海宁。他们的培养方式采用“双轨制”,专科生实行“1.5+1.5”模式,本科生则采用“2.5+1.5”模式。以本科生为例,他们前两年半在大学接受通识教育,随后的一年半时间则进入海宁产业人才学院接受企业定制培训,以便更早、更快地成长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目前,我们已与宝捷机电、正泰新能、嘉喆科技这三家企业携手共建了精准实训基地。今年,共有四十余名学员顺利毕业,他们已充实到企业各个岗位上。市人社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副主任金春晓指出,我市的“241”产业,包括光伏、新能源以及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均迫切需要不同类型的技能人才。为此,海宁产业人才学院将致力于围绕“241”产业的布局,全面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致力于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 虞思元 朱重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