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装版前检查、标识要求及问题处理要点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3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精选5篇)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篇1

车间主任在布置各机台印制任务之前,务必仔细对照《生产通知单》、样本、成品样本(即原样)以及蓝图图纸,向机台工作人员明确交代印版和纸张的准备状况。一旦发现相关资料不完整或印张、样本、纸张存在不符情况,应立即通知生产部门进行处理,严禁自行启动生产流程。

在装版之前,必须对版面进行细致的审查,确保无污渍、无晒虚现象、图像文字无错漏、边框线等晒版质量问题。若发现存在问题的印版,不得直接上机使用,应立即向车间主任汇报,并等待其处理,以便进行补版或重新安排印件。

若印版上未标注书名、帖数或装订折页分本贴标,则不得进行上机操作,需退回至制版车间,并报告质量科或生产科进行处理。

若印版存在缺陷,需由主任指派制版车间主任进行核实与解决;在打样环节若发现带有边框线,而在取版时未察觉到,此时烤版工作应由制版车间主任负责,安排人员前往机台进行处置。若夜间班次无法处理,则需更换其他版型。对于未经烤版的印版,则需在机台处理后进行印刷,确保边框与文字之间保持适当距离。

五、确保校版无误、套印精准,调整墨色至标准状态后,需提交质管员进行校对并签署印样,随后车间主任需签署墨色样,方可启动印刷流程(分管经理及客户亦需遵循此流程签署样张),夜间作业按照标准墨色进行印刷,次日上午进行补签。(对套书仅需签署一次墨色样张)。

在印刷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每批次30至50张的抽样检验标准,确保印品无规矩偏差、无污渍、无划痕、色彩准确、页面接合牢固、图像拼接精细。

在印刷高档产品时,必须进行隔板操作,具体隔板的数量需根据印品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应确保印张面与隔板反面不直接接触,以免对后续工序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在印刷环节中需剔除次品,以确保检验流程的顺利进行;当印刷达到最佳状态时,需标注“样张”100至500张,用于制作样书;印刷作业完成后,应将样书送往指定地点;若检验发现样书墨色不符合要求,应立即进行重印,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产品质量的检验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若不合格品数量超出规定,应立即补充,否则将按照出版规定从工资中扣除相应金额。在印刷作业中,由于该班次工作人员疏于职守,导致大量产品无法使用,面对紧迫的交货期限,该班次理应向后续班次寻求协助,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九、在印刷作业中,务必确保操作规范统一。每完成一台板产品的印刷,机长需根据实际下线数量,详实记录在产品交接单上。同时,需清晰标注规范与否的标识。若因操作人员责任不明确导致损失,需查明原因:一是检查是否存在操作规范不一致的情况;二是确认批量产品中是否混入了不符合规范的部件,导致数量短缺,必须进行补数。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篇2

在进行各道工序的加工过程中,务必仔细对照图纸或相关资料中的尺寸,确保每一道工序的加工都符合图纸或资料所要求的尺寸标准。对于批量较大的材料加工,需提前通知检验员或车间管理人员,并在其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批量生产。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抽检,一旦发现尺寸出现偏差,应立即进行修正。若因操作人员疏忽导致批量出现不合格产品,将根据批量的大小以及材料是否可回收利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生产人员需在材料加工完毕后,于材料表面清晰标注加工数量、产品型号、图号等相关信息;同时,在料单上详细记录上述内容;若未按要求执行,每次将面临5元的罚款。

生产人员需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有序,对剩余材料或废料应定时进行整理和核对,并向管理人员汇报,以便他们指导如何分类存放。若违反此规定,每次将被处以5元罚款。

生产人员需无条件遵从管理人员的调度,不得擅自决定原材料的使用,若因此导致材料重量不符或生产秩序紊乱,将根据损失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生产人员必须认真核对设计图纸与零部件编号,掌握必要的技术参数和规范要求,严禁混淆零件或图纸,确保关键尺寸准确无误。若对图纸或材料存有疑问或不明之处,务必向生产管理人员咨询,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门报告处理。

第六条,生产人员需秉持对公司利益及产品质量高度负责的精神执行工作,严禁敷衍了事。在处理首件产品时,必须对尺寸和零部件进行二次核实。一旦发现下料尺寸或零部件存在异常,应立即上报。

第七条规定,生产员工需严格遵守生产计划,确保零部件制作质量达标且按时完成,不得影响公司生产进度,否则每违规一次,将面临20元的罚款。

第八条对零部件自检完成后,需知会相关人员到现场检查。

第九条中规定,针对因零部件问题引发的批量质量问题,需根据批量规模、返工难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对零部件制造者、检验员以及管理人员实施相应的惩处。

第十条要求生产人员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有序,对剩余物料须立即进行整理和核对,并向管理人员汇报,由其指示分类存放。若违反规定,每次将被处以五元罚款。

铆工在组装前需详尽掌握铆接件各部分的尺寸信息,一旦察觉到任何问题,应立即向检验员和车间负责人进行汇报,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在组对铆件之前,铆工必须对每个零部件进行校正、调平和打磨,只有完成这些步骤后才能进行组对。若未按此规定操作,每发现一处违规,将扣除2元费用,并需立即进行整改。

在铆工组的工作过程中,务必依照图纸进行操作,确保将每一个部件精确地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只有完成这一步骤,才能进行点焊组对的作业。

第十四条对于不合格的零件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

在校对环节中,务必依照图纸所标注的尺寸以及检查员的具体指示进行操作;完成校正后,需确保无误,随后请检查员进行最终检验。

第十六条对于校正不到位的,每检查出1处扣除2元。

第十七条规定,若零件使用不当或放置错误,且在气割后出现缺陷,必须进行填补和平整打磨。对于此类问题,每发现一件将扣除费用10元。

焊缝的高度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其宽度需保持一致,且表面应保持平整与光洁。

第十九条焊缝中不得有气孔,焊瘤,咬肉等现象。

第二十条工件拐角,边角必须焊接到位。

第二十一条不得有漏焊,假焊的现象。

第二十二条工件上的焊渣、飞溅必须清理干净。

每发现一处上述缺陷,需扣除2元费用,同时必须确保产品修复至符合质量标准。

焊工在作业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检验员对焊接质量的评定,必须依照检验员的指示进行操作,否则每违反一次,将被处以10元的罚款。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篇3

为确保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及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项制度。

现场生产员工必须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范执行作业。车间内严禁员工酒后上岗,患病员工不得被分配工作,务必杜绝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

员工不得穿着拖鞋、高跟鞋以及任何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服装来上班。女性员工的长发需盘绕于头部,且在操作机床时不得佩戴手套。

第四条 规定明确,车间内不得让员工在生病状态下继续工作,亦不可安排员工承担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量,违反此规定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条,启动设备前需进行详尽检查,确保一切正常,检查无误后方可启动机器;空载运行确认无异常现象后,方可进行正式的生产操作。

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_冲压车间生产流程管理_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第六条 如在工作中察觉到设备出现异常状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对其进行检查,或者邀请具备专业资质的维护人员来进行维修,切不可私自进行无证操作。

第七条,下班前务必关闭机械设备,断开电源,并对工作区域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整洁无遗留物品,方可离开现场,切勿让设备空转无人看管。

第八条 规定,严禁随意改动电器线路,禁止私自进行线路连接,一旦发现电路或电线暴露在外或出现损坏,必须立即上报情况,并安排专业电工进行修复处理。

第九条,机械设备需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稳定运行,同时需强化安全防护措施。

生产区内不得有火种存在,若必须进行焊接、切割等涉及明火的作业,员工需提前向公司的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待获得其批准后方可进行作业安排。作业开展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和监控准备工作,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后方可启动操作。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篇4

为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持续打造一个优良的工作氛围,推动公司的进步,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别制定了这一项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相关的全体员工。

在工作时段内,全体员工应积极推广使用普通话;同时,在执行工作和管理任务时,严格禁止出现以地域为依据的观念或行为差异。

第四条,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规定规范佩戴厂牌,确保厂牌正面朝上,置于胸前显眼位置,并且需穿着统一的厂服。进入车间时,严禁穿着拖鞋。

第五条,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是八小时,若因生产需求需加班,将临时通知。每日上午八点半,各班需向人事部门报告出勤情况。若晚上加班,必须在中午十七点半之前提交加班人员申请表,由包经理批准后送至人事部门作为考勤凭证。

第六条,员工需按时上下班,参加早会时需提前五分钟到达工作岗位,不得迟到、早退或旷工(若因赶货需要,上下班时间将依照车间安排执行)。如有事需请假,应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上下班时需排队依次打卡。严禁代他人打卡或未打卡即上班、加班。违反此规定的员工,将根据考勤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在工作时段内,只有组长及其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因职责需要可于车间内行走,其他员工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进行串岗活动。如遇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岗位,必须向组长提出申请,并正确佩戴离岗证后方可离开。

第八条,工作开始后半小时内,员工不得以个人事务为由申请离岗。若因私事必须离岗,必须提前申请,并得到批准后进行登记。离岗时间最长不超过15分钟,连续五次请假离岗将被视为旷工一天。

第九条,当员工在车间遇到厂方贵宾或厂部高层领导进行参观巡视时,组长及以上的干部需起身,进行适当的问候或提供必要的陪同,而作业人员则应继续正常作业,切勿四处张望。若团体进入车间,应相互礼让,特别是遇到客人时,更应避免争抢通道。

第十条、车间内严禁闲聊、玩耍、争吵斗殴、擅自离岗或跨岗位操作(注:脱岗系指打卡后未履行工作职责或处理私事;串岗则指在工作时间内擅自前往他人岗位从事非本职工作),违反此规定者将按照公司员工奖惩条例进行相应处理。

车间内作业时段,谢绝外来访客及私人电话打扰。进入车间之前,必须更换为防静电的服装(包括鞋子),并将个人物品如钥匙、手机等存放在与车间编号相匹配的保险柜中,以此保障产品质量不受影响。

第十二条规定,员工若非厂办批准或与工作无关,不得擅自踏入办公室。此外,非工作时间,员工不得擅自进入车间。车间内设有特定区域,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

车间内严禁携带违禁品、危险物品或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严禁将个人物品放置于生产线,违反此规定者将依照公司员工奖惩条例进行相应处理。

车间生产严格遵循既定的生产计划,依据设备运行状况及人员配置,细致安排生产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虽分工明确,但协作紧密,各生产班组需履行各自日常的生产职责,同时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车间在遇到原材料、辅助材料或包装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拥有拒绝进行生产的权利,并需向上级部门汇报相关情况以便处理。若车间不顾规定继续生产,由此产生的损失和不良后果,将全部由车间各级管理人员承担。

第十六条规定,员工若需领取物料,必须通过物料员进行,严禁擅自取用。在生产环节,各班组负责人需将车间内的物品和物料井然有序地存放于指定区域,并确保做好标识工作,禁止将不同物料混淆。对于带有流程卡的产品,必须按照流程卡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第十七条规定,员工在生产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质量规范和操作流程,严禁私自调整产品的生产技术或组装手段。

第十八条规定,员工在开始工作前必须认真阅读作业指导文件。若员工违反作业规定,无论是出于故意还是疏忽导致公司遭受损失,都必须由当事人全额赔偿损失(管理人员因管理上的疏忽同样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十九条、一旦生产流程得到确认,任何个人均不得擅自进行修改。若在执行过程中察觉到错误,应立即暂停作业并告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进行讨论。在取得同意并完成签字手续后,方可进行相应的更改。

在工作时间内,员工需严格遵守管理人员的调度,正确操作公司提供的仪器与设备。严禁私自使用非本岗位的机械、仪器、电脑等工具。对于闲置的生产工具,必须放置于指定区域,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处罚。

第二十一条要求车间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礼貌,积极高效地完成上级分配的生产职责;若因工作需求被临时调派,需遵从车间组长及以上主管的调度,协助相关工作,并接受用人部门的管理;对于不遵从安排的行为,将上报公司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车间内的员工以及外来访客在踏入特定岗位时,必须遵循特定的规章制度,以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性。第二十三条:在维修作业中,维修人员需将损坏的物料与完好的物料区分开来,并对其做出醒目的标识,避免混淆。同时,设备维修工和电工需现场监督操作,确保设备能够顺畅运行。

第二十四条规定,员工需负责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不得随意在地面吐痰或丢弃废弃物。此外,在作业过程中,员工需注重节约使用材料,禁止随意丢弃物料和工具,若零部件不慎落地,必须立即拾起。

第二十五条规定,操作人员在每日开始工作之前,需对机器设备以及工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扫,确保工序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台面应保持有序,不得出现混乱现象,且生产出的配件必须放置在指定标识区域内。

冲压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篇5

一、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好安全用品。

二、 造型过程中所用工具必须就近安放不得随意乱丢。

三、不得擅自接电源,需临时用电应有电工接线。

四、造型需留出浇铸安全通道,型箱不得影响浇铸。

五、 浇铸前应检查所用器械,加穿浇铸时应穿戴的防护用品。

在浇注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对型箱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压箱的重量达标,同时边缝要填充严实,以避免铁水在浇注过程中溢出。

七、放水时需缓慢进行,待放水工作彻底完成后,方可进行移包操作。在整个浇铸过程中,务必确保行走平稳、抬升稳妥、浇注缓慢。

八、 应按规定时间出箱,逐件依次移出。

九、必须在工件冷却后再进行清沙处理。

十、注意车间整体卫生,型箱工具用完需摆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