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精密冲压折弯调回弹结构模具,你了解多少?

频道:‌冲压模具 日期: 浏览:2

技术领域

这项发明属于机械制造范畴,专门针对汽车行业,是一种精密冲压并弯曲后调整回弹的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914430U揭示了一种用于汽车精密冲压的折弯调回弹模具构造,这种模具构造由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外限位装置和导柱构成,通过外限位装置和导柱驱动上模组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上模组件主要功能是对待加工板材施加压力促使其成型,下模组件主要作用是固定待加工板材并调整摆动式折弯的参数上模组件装有弯曲装置,弯曲装置朝下施力,使位于下固定块上的工作板弯曲,同时借助顶力调节件、摆动调节件、回弹调节件来控制弯曲装置的摆动动作。这种构造装置提升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加大了弯曲时的承载能力,减轻了弯曲过程中的冲击,一次性完成弯曲作业是本发明的突出之处,准确度高,显著改善了冲压弯曲作业的水平和效能,这个设计没有阐明导柱的装配方法,导致导柱难以进行拆卸和保养,而且导柱也不便进行润滑油的添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实用方案旨在给出一种用于汽车精密冲压及折弯的调回弹构造模具,该模具能够有效处理导柱拆装与维护不便的难题,同时也可应对导柱加注润滑油的困难情形。

为了达成前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构思:设计一种用于汽车精密冲压折弯调回弹的专用模具,该模具包含上模组件,上模组件内部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有传动杆件,传动杆件端部设有可旋转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上设有用于施加压力的环套,环套与倾斜的块状件接触,块状件上设有用于限位的杆件,杆件外侧配置有复位用的弹性元件,杆件外侧套设有与上模固定的凸起部件,凸起部件上设有可在其中滑动的柱状导向件,柱状导向件与杆件配合运动,柱状导向件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底模部件,柱状导向件与压板接触,压板可在柱状导向件上滑动,压板上设有用于导向的杆状件,杆状件外侧设有第二复位用的弹性元件,杆状件外侧套设有与底模固定的板状件,底模上设有用于排液的通道。

第一弹簧的一端同凸块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另一端则同斜块紧密地连接着。

理想情况下,该导柱设有凹槽,凹槽中装有可移动的卡杆。

首选方案,该下模设有引导槽,槽内设有可移动的导向杆。

首选情况下,第二弹簧的一头固定在压板上,另一头固定在固定板上。

优选的,固定板设有固定凹槽,凹槽内部有导杆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借助限位杆同限位槽的相接,能够对导柱加以约束,借此可完成导柱同上模的安装与固定,并且限位杆和限位槽能够轻松分开,由此方便对导柱进行取下,有助于提升维修效能。

本实用新型在导槽内部配置了润滑脂,当导柱进入导槽时,润滑脂能够对导柱实施润滑,有助于减小导柱的摩擦阻力,从而延长导柱的使用期限,并且导柱在移动过程中会促使压板压缩润滑脂,导致润滑脂被挤压进流道,润滑脂经由流道排出时会使得其与导柱的接触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显著增强对导柱的润滑效能。

附图说明

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导柱安装维护_汽车精密冲压折弯调回弹结构模具_冲压模具回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放大图。

图中展示的部件包括,上模,与螺纹杆配合,螺纹杆连接转环,转环通过压环,压环由斜块驱动,斜块受限位杆约束,限位杆由第一弹簧缓冲,第一弹簧连接凸块,凸块与导柱互动,导柱嵌入限位槽,限位槽位于压板下方,压板固定在下模上,下模包含导槽,导槽引导流道,流道由导杆控制,导杆受第二弹簧影响,第二弹簧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设有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图示,对具体技术方案予以详尽阐述,需知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部分范例,并非全部范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未付出创造性劳动所完成的任何其他实施例,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畴之内。

请参考图1、图2、图3,存在一种用于汽车精密冲压的折弯调回弹模具,该模具由上模1构成,上模1内部采用螺纹方式安装螺纹杆2,螺纹杆2顶端固定有转环3,螺纹杆2中部固定有压环4,压环4与斜块5接触,斜块5上固定有限位杆6,限位杆6外侧套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在安装导柱9时被压缩,限位杆6外侧滑动安装有凸块8,凸块8与上模1固定,凸块8上滑动设有导柱9,导柱9与限位杆6配合滑动,导柱9上滑动连接有下模12,导柱9与压板11接触,压板11与下模12配合滑动,压板11上固定有导杆15,导杆15外侧设有第二弹簧16,导杆15外侧滑动安装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与下模12固定,下模12上设有流道14。

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弹簧7的一头和凸块8相连接,第一弹簧7的另一头和斜块5相连接。借助第一弹簧7的构造,其产生的力能够施加在斜块5上。

查看图1、图2和图3,导柱9设有凹槽10,凹槽10中嵌入有可移动的挡杆6。依靠凹槽10的结构,挡杆6得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请看图1、图2和图3,下模12中设有导槽13,导槽13内部装有导柱9。导柱9能在导槽13中移动,导槽13内部还涂有润滑脂。

请查看图1、图2和图3,第二弹簧16的一端与压板11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7紧密地连接。这样安排第二弹簧16,是为了让它的弹力能够施加在压板11上。

参照图1、图2和图3,固定板17设有固定槽18,固定槽18内部与导杆15构成滑动连接关系。导杆15能够沿着固定槽18的方向移动,这是由于固定槽18的特殊构造所决定的。

操作时,借助卡块与凹槽的嵌合,能够对推杆形成约束,进而实现推杆与上模的固定安装,若需取下推杆,需转动圆盘,圆盘驱动丝杠旋转,经由丝杠与上模的螺纹配合,促使丝杠引导压套向上位移,与此同时,依靠第二弹簧的弹力,会对楔块施加反向作用力,促使楔块推动卡块沿凸棱滑动,卡块便脱离推杆上的凹槽,推杆得以从上模中抽离出来,如此便于推杆的拆卸,有助于提升维修效能。导槽十三内部配置了润滑脂,当导柱九滑入导槽十三中,润滑脂可对导柱九进行润滑,能够减少导柱九的摩擦,延长导柱九的使用期限,并且导柱九移动时会牵动压板十一向下运动,压板十一推动导杆十五沿着固定板十七滑动,压板十一会压住第二弹簧十六,压板十一会压着润滑脂,使润滑脂进入流道十四中,润滑脂经过流道十四流出会使其与导柱九的接触更加平均,进一步增强了导柱九的润滑作用。

虽然已经展示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例,但本专业领域的普通从业者能够明白,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例实施多种调整、改动、替换以及衍生,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以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