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修理:
模具的维修是指当模具无法满足既定的使用标准,或者所生产的制品无法达到质量标准时,对模具进行的修复作业。这项任务通常由专业的模具维修人员来执行。下面,我们将对几种模具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及其具体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A、刀口崩刃:
模具在应用过程中,若因诸多因素导致刃口损坏,这无疑会对成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此类问题在模具维修领域极为常见,属于维修工作中的常规项目之一。下面是针对刀口崩刃的维修步骤:
依据崩刃的具体状况,若崩刃较小,一般需对崩刃部位进行砂轮打磨,使其面积增大,从而确保焊接的稳固性,降低再次发生崩刃的风险。
焊接作业需选用合适的焊条,目前我们正使用D332焊条对刃口进行堆焊处理。在进行堆焊前,务必精心选择修理的基准面,这包括间隙面以及非间隙面。
3.将刃口的非间隙面修平(参考事先留下的基准);
在对照过渡件进行标记的同时,若缺少过渡件,则可利用事先预留的基准来进行粗磨,确保间隙面符合要求。
在操作上机台对间隙面进行修整时,可以采用粘土等工具进行辅助研磨。在整个修整过程中,必须保持谨慎,启动压力机时动作宜缓,若需调整,可适当降低模具高度进行开合,以防刀口受损。
刀口间的距离需适中,在钢板冲压模具中,单侧刀口间隙应取板料厚度的二十分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使用板料进行试冲来检测间隙的宽度,只要剪切出的工件边缘的毛刺符合标准即可。通常情况下,毛刺的高度不应超过板料厚度的十分之一。
7.检测刀口的间隙面是否与剪切的方向统一;
调整好间隙后,需用油石对刀口间隙面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板材与刀口之间的摩擦力,并减少废料掉落的阻力。
B、毛刺:
在修边、冲孔以及落料等工序中,制件常常会出现毛刺过大的问题,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模具刃口间隙过大和刃口间隙过小两大类。
当间隙较宽时,断面上的光亮带变得十分狭小,几乎难以察觉;同时,毛刺呈现出厚实且粗大的特征,清除起来显得较为困难。
当间隙较窄时,断面上会显现出两条明亮的带状区域;由于间隙的尺寸较小,这些毛刺呈现出较高的形态且较为单薄。
间隙大时的修理方法:
修边及冲孔作业中,我们采取的是让凸模保持静止,对凹模进行修整的方式;而在落料环节,则以凹模作为参照,保持其尺寸不变,通过修整凸模来实现。这种做法的差异设置,旨在确保产品尺寸在修理前后的稳定性不受影响。
2.对着制件找出模具刃口间隙大的部位;
采用相应的焊材(型号D332)对该区域实施焊接作业,目的在于提升模具刃口的强度。
4.修配刀口间隙(其方法与刀口崩刃的方法相同)。
间隙小时的修理方法:
具体调整应参照模具间隙的具体尺寸,以确保间隙的适宜性。针对修边冲孔模具,我们应将间隙设置在凹模中;至于落料模具,则需扩大凸模的尺寸。这样操作,可以确保零件在修理前后的尺寸保持一致。
维修完毕后,需对间隙面的垂直度进行检测,同时用板件对刀口间隙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合理标准。
针对冲孔模具,若出现毛刺,若是凸模或凹模磨损,可选用相应规格的标准件替换;若缺乏标准件,则可通过补焊或测绘来定制。此外,需特别强调,对于焊接性能不佳的合金钢等材料,焊接前必须进行特殊处理,比如预热等,否则可能导致模具出现裂缝。
C、拉毛:
拉毛主要发生在拉延、成型和翻边等工序。
解决方法:1.首先对照制件找出模具的相应拉毛的位置;
2.用油石将模具相应的位置推顺,注意圆角的大小统一;
3.用细砂纸将模具推顺部位进行抛光,砂纸在400号以上。
D、修边和冲孔带料:
修边和冲孔作业中,导致材料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在修边或冲孔过程中,模具的压料或卸料部分出现了异常状况。
解决方法:1.根据制件带的部位找出模具的相应部位;
2.检查模具压卸料板是否存在异常;
3.对压料板相应部位进行补焊;
4.结合制件将焊补部位进行修顺,具体的型面与工序件配制;
5.试冲;
若经检查发现非模具压卸料板存在问题,则应进一步检查模具的刀块,看是否存在拉毛情况。
E、废料切不断:
对于废料难以切割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探究其难以切割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在生产环节未能及时对废料进行清理,导致废料逐渐累积。累积的废料在经过上修边刀块时,由于压力作用,最终导致废料刀出现崩刃现象。废料刀的修理方法与修边崩刃的处理方式相近,这里不再详述。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在修理过程中必须确保修边刀块的高度适宜。若修整过度,可能导致刀块与上修边刀块发生冲突,进而引发废料刀块的二次损伤;而若修整不足,则会出现废料无法切断的情况。因此,在修复废料刀块时,不仅要关注刀块的间隙,还需重视刀块的高度。相较于单纯的刀口崩刃,其修理难度更大。然而,只要在修理前确定好基准面,操作起来依旧能够游刃有余。
F、冲孔废料堵塞:
冲孔过程中,废料堵塞现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故障类型,其成因主要包括:废料通道表面不够平整、存在锥形倾斜、废料未能得到及时清除等情况。对此,我们将通过图片进行详细解析:
1、下模基座 2、冲孔凹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