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公司
在浦东金桥,一座国内顶尖水平的轿车外覆盖件模具制造基地正逐渐崭露头角。
近期,记者自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历经艰辛,奋发图强,短短6年内便达成了从“冲压为主”向“冲压与模具并重”的转变。目前,公司已明确以车身大型外覆盖件模具为核心,辅以多工位冲压件模具、热成型超高强度钢板模以及级进模冲压件模具的产品战略,并初步具备了涵盖车身侧围和翼子板模具在内的轿车车身大型覆盖件的研发能力。2010年完成自主开发制造模具293个标套,产值1亿元。
模具被誉为“机器之母”。在汽车制造领域,汽车模具扮演着“先行官”的角色。根据其功能,汽车模具可以分为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等五大类。其中,轿车车身大型覆盖件模具,作为一种冷冲模,是汽车模具中极具代表性的工艺装备产品。车身大型外覆盖件模具的制造涉及复杂的技术工艺,对尺寸和表面精度有严格的要求,同时需要依赖五轴高速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设备。正因如此,这一制造技术长期由跨国专业公司掌握,国内众多轿车企业的车身大型外覆盖件模具主要依赖进口。
上海赛科利自创立伊始,便怀揣着成为世界级汽车模具供应巨头的宏伟愿景。面对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重重挑战,公司精心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发展蓝图。经过三年的磨砺,公司已基本积累了充足的资金和模具外围技术,成功达成了“以冲养模”这一阶段性目标。
郭水军,该公司技术中心的副主任,透露称,在2008年,公司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勇敢地承担了上海通用经济型轿车四门内外板模具的自主研发任务。为此,公司特地组建了一支以博士为领队、工程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开发队伍,历经艰辛攻关,一战成名。他们在门内板模具的研发中,大胆引入了开口拉延技术,成功提升了8%的材料使用效率。一开张便完成了四款模具的研发并取得成功,这在国内外模具行业尚属首次。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独立研发了将近六款车型的外覆盖件模具,其中包括上汽自主品牌的车型。
汽车覆盖件模具中,开发难度最大的部分集中在车身的大型侧围外板以及翼子板模具,尤其是那些工艺和结构都相当复杂的车身侧围外板模具,它们汇聚了四门三盖的所有技术精华。郭水军指出,该产品的显著特点包括零件尺寸较大、高度差异显著以及刚性不足。周遭结构错综复杂,上下与顶盖、玻璃相接,前后与围挡板及后盖、尾灯、后保险杠紧密配合,中间部分则与前门、后门相互协调,表面形态多样、曲率较小且变化丰富,其形状之复杂程度堪称极致。为确保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侧围外板模具能够一次性顺利开发完成,开发团队在前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讨论。他们针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工艺和技术挑战,实施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了众多难题,最终实现了项目的圆满成功。
为增强车身覆盖件模具的自主研发及制造水平,公司依托项目推进,提炼开发心得并丰富数据资源,现已构建了涵盖冲压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结构规划以及模具生产等方面的数据库,并设立了3D标准库。同时,为了深化项目管理,强化系统工程的信息化管控,公司引入了E-MAN模具制造管理系统,并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公司长期致力于人才高地的打造,陆续吸纳并培育了众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如今,其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200人。
上海赛科利,已经崭露头角,成为我国汽车模具行业的崭新力量。(记者胡静华)